【張慕皚院長系列】校友會心聲——我所認識的張院長 / 蔡永常

喜雙逢

忘記了是在哪一個場合,張院長笑咪咪的講述他與建道結緣的故事。他說,遠在1980年的某一天,突然接到滕牧師的電話,說要請他吃飯,並約定了在九龍一間叫「喜雙逢」的飯店見面,張牧師依約前往。及至在飯席言談間,院長漸漸察覺到滕牧師約他吃飯是有目的的,就是專誠邀請他接掌建道神學院院長的任務。

邀人入局幫忙辦事,總要想一些方法,若要事半功倍,天時、地利、人和固然要緊,但首次會面的地點、氣氛似乎也佔一些分數;「喜雙逢」也實在太傳奇了,正因為它,院長投身建道事奉二十一載。喜見今天長洲山頂一座又一座嶄新的院舍被建立起來,學生、老師的隊伍一天比一天壯大,據說每天進出建道拱門牌坊的同學與老師,已達五百多。這些種種,不知道「喜雙逢」是否也要記一功?

前後二百斤

在一次會議席上,坐在我隔鄰的是一位長者,頭髮短少斑白,精神鑊礫,城浸執事會主席陳世英先生是也,他為建道所作出的貢獻,相信沒有一位校友不知,除非他甚少返長洲母院。因當時開會時間尚未開始,我隨便跟陳老先生攀談起來,我問他是否知道張院長最近請辭的事,他說當然知道,他續說:「張院長非常能幹,竟然一個人能獨力挑起兩百斤—建道一百斤,城浸一百斤。這擔子肯定不輕,當然知道他吃力啦。」我聽了甚覺感動,原來我們的院長竟有如斯的本領,而且這一挑就是二十一載,殊不簡單。

慈父心

記得在1984年,母院率先開辦教牧學碩士課程,當年有二十五位教牧同工報讀,同學中不乏彼此認識的,所以傾談起來也特別投契。當年我們仍未有固定的課室,經常在飯堂上課,還記得張院長教導我們「基督教倫理學」,這一科是張院長的拿手本領,每當上堂,同學總是聚精會神、留心聽講的。有一次,課堂在討論問題時起了茶杯裡的風波:有一位同學筆直的站起來,滔滔不絕、面不改容地長篇大論講述他的觀點,似乎要把院長迫近牆角似的,我們坐在椅子上倒有些焦急。但見院長依然溫文爾雅地站在講台後邊,笑容不改,見招拆招,直至將尖銳的話題拉平下來,我們才鬆一口氣。從這一件事情來看,院長的能耐與功力、有教無類的慈父心腸,悠然易見。

原載於《建道通訊》123期,2001年4月,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