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基督徒,但我不快樂,怎麼辦?/陳韋安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四4)這句話,有時候成為基督徒的壓力。我不快樂!怎麼辦?
讓我們先思考信仰的喜樂與憂愁。無可否認,基督信仰使人得到快樂。這快樂的信息特別在路加福音多次強調──路加被學者稱為「快樂的福音者」(Evangelist der Freude)。「快樂」、「慶典」、「讚歌」等詞常在路加福音出現。另外,保羅書信也特別強調「在基督裡」的快樂,特別是腓立比書,保羅在信中三次強調在主裡面(en kyriō)的快樂(腓三1,四4、10)。這「在基督裡」的快樂指向「快樂」與「聖靈」的關係︰「在聖靈裡的快樂」(chara en pneumati agiō),並且成為聖靈果子的其中一個質素︰「喜樂」(加五22)。
雖然新約聖經對「快樂」有豐富的教導,早期教會卻同時視「憂愁」為另一種崇高的屬靈狀況。無論是十架下憂愁的馬利亞,抑或教會傳統認為拉撒路復活後一直沒有微笑,並為失喪靈魂悲傷,憂愁在早期教會開始逐漸被視為另類的屬靈狀況。至少,憂愁並沒有完全被視為負面的表現。到了第二世紀的苦修主義,相對快樂或憂愁,克己、無慾是更高的屬靈境界。事實上,背十字架本來就是一件受苦的事情。受苦──本身就是指向一種不是很高興的行動。
因此,究竟我們怎樣看基督徒的快樂與憂愁呢?事實是,基督徒的一生是快樂與憂愁不斷交織的過程。
我相信︰快樂永遠是基督徒的目標,但這快樂不是廉價的。一方面,快樂不只是廉價地避免世上的不幸。有一些基督徒很快樂,因為他們逃避世間與別人的苦難。他們「選擇」快樂,避免認識與面對世上其他人的不快樂。如此,「快樂」變成了一種膚淺的生活取向,一種沒有深度的信仰滿足。另一方面,聖經中的快樂往往來自憂愁。譬如說,在耶穌教導的八福中,無論是路加福音或馬太福音的版本,都強調哀慟的人得到快樂︰無論是馬太指出的「哀慟的人有福了」(Makarioi oi penthountes);抑或路加更具體描寫的「哀哭的人有福」(Makarioi oi klaiontes),都強調「哀慟」與「快樂」之間的終末關係。此世的、當下的哀哭難免,人間的痛苦也必然帶來憂愁,但是,基督徒仍然在困苦中發現從上帝而來的快樂。「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一2)
事實上,從上帝而來的快樂容許憂愁的存在。原因是︰基督徒的快樂萌生於十架基督的苦難。被釘十架的基督同樣是賜人喜樂的三一上帝,這作為愛的生命力量正是快樂的泉源──這愛孕育出基督徒的快樂與憂愁。總的來說,基督徒的快樂是從為主受苦之中萌生出來的。
因此──
沒有受苦,就沒有快樂。
沒有深度,就沒有屬天的快樂。
沒有付出,就不是真正基督徒的快樂。
別忘記︰「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這句話,是保羅在監獄之中寫出來的。因此,若你逃避基督的苦難,逃避世上別人的疾苦,你的快樂,可能只是自私的行為。反過來說,若你為到世間的苦難而悲傷,若你與他人一同哀哭,我仍會對你說︰「你們要喜樂!」但是,你的哀傷卻走在一個正確的方向。
原載於《宣訊》第202期,2016年10月,頁2。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