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視野】塑造香港教會前景 / 陳韋安
香港教會急需改變革新—我想,這句話恐怕是不少人的心底願望。事實上,更新、革新、創新正是教會的本質。無奈,教會卻往往處於「舊」與「新」的張力之間。甚至,教會往往在社會中被理解為「死板守舊 」的代表。教會宣認信實不變的上帝,堅守不變的福音真理,卻往往盲目地依附於固有之傳統,一成不變。其實剛好相反,正正因為上帝是信實不變的,上帝往往是一切新事的開創者—這句話雖然矛盾,但卻是如此。事實上,除了上帝,沒有任何外在的事物不會變更。
從神學上來說,教會是上主在基督裡面的「新創造」καινὴ κτίσις(林後 5:17)。教會羣體是基督裏面的新造的人。「新造的人」不會被時間的流逝影響,「歷久常新」應該是教會的標記與特徵。「新」(Novum)乃是一個屬於上帝的形容詞。「每天早晨都是新的恩典」(哀3:23)、「全地都向耶和華唱新歌」(詩 96:1)、何西阿應許出現「新的地土」;以賽亞應許「新大衛」;耶利米應許「新約」;第二以賽亞提及「新出埃及」;以西結強調「新聖殿」等等。這些都是以色列民從未想像過的新事。第二以賽亞更有一段有關「新」的經文:「你們不要記念從前的事,也不要思想古時的事。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賽 43:18-19)。
經文中,所謂「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原文裡面是 imperfect 的時態。它是未曾完成的事。它是現在進行式。教會走在一條上帝「正在開拓」的道路。從二千年前開始誕生,教會不斷在歷史中行走,經歷不同時代的變遷,與上帝不同年代的新事。教會常在改革之中(ecclesia semper reformanda est)。以色列民面對耶和華上帝所行的新事,他們只能懷着期盼與冒險,敢於走在前人未曾走過的路上。不過,卻是同一位上帝,帶領他們走一條新的道路。
因此,面對「舊」與「新」的張力,我期望,香港教會能夠在禱告中共同思量未來的前景,思考「新」事。我期望,香港教會將會出現不同類型的新思維、新教會文化,甚至是新教會。所謂「新教會」,不只是複製另一間一模一樣的教會。無論是過去的植堂,抑或現今流行的「一堂多點」,這些概念其實都是舊有教會的複製。植堂乃是舊有的重複;植點只是舊有的延伸。當然,假若舊有的模式能夠奏效,教會沒有創新的必要。不過,過去十年香港教會的狀況,不能不說,香港教會正面對不少難題,在此簡單略為點出一二:
一 堂會發展樽頸。無論是福音佈道抑或堂會發展,教會似乎已經到了一個樽頸位置。教會必須重新思考教會的整體發展方向。不過,所謂「發展樽頸」,其實已暗示一種沿用固有模式的思維。因此,要突破樽頸,似乎需要更大膽的創新與撇棄。
二 傳統牧養與聚會模式失效。其中一個發展樽頸的原因,乃是舊有牧養模式與事工失效無論是近年主日學衰敗、分齡牧養失效、崇拜講壇低落,教會都急需尋找一個迎合這一代香港信徒處境的牧養方式。「門徒訓練」似乎是眾人欣然的前路。不過,我恐怕它只是教會換湯不換藥的變種。香港教會需要思考的,不只是表面的事工模式,甚至更是根深蒂固的結構問題。
三 教會在社會的整體形象低落。自從雨傘運動開始,教會與社會的關係受衝擊,面對香港社會面前急促震盪的政治氣候,教會如何面對當前的政治變遷呢?教會的沉默、教會的發聲、教會的表達、教會的支持,通通都是塑造教會時代的關鍵,更影響教會在香港社會的整體前路。
四 教會斷層。面對以上的難關,青年從教會出走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嚴峻的現象。首當其衝的是傳統中小型堂會以及獨立堂會,但大型堂會也有相當多的流失。由於更新速度緩慢,教會的舊有模式完全不能回應新一代的需要。這十年來,不少信徒離開教會—有的轉移到新類型的英文教會,有的遊走在各巨型堂會的崇拜之中,有的已經習慣「有信仰、無羣體」的 unchurch 狀態。
面對如此嚴峻情況,我認為,香港教會需要同時進行「改革」與「創新」。所謂「改革」,就是在已有的建制上進行有效的改變。不過,改革需要耐性,在舊有的建制上進行更新與蛻變,往往是漫長幾十年的事。因此,與此同時,我認為,香港教會同時需要「創新」教會。無論如何,在已建立的建制中謀求改革,在新的土壤上創新幼苗,正是香港教會面前的重要課題。
香港教會不只是需要「傳統」,更需要「前景」。所謂「傳統」,其實是過去前人曾經面對的「前景」。何謂「前景」?所謂「前景」,按照聖經的語言來說,正是「異象」(vision)。沒有前景,只固守傳統的教會,正會導致教會的停滯不前。不過,所謂「異象」,並不是每一次都以神祕靈異的方式出現,它是在聖靈的引導下,教會肢體共同思量、共同反省、共尋前路的結果。
今年二零一九年乃是建道神學院的 120 周年。從 1899 年開始,建道神學院一直服侍華人教會,更植根於香港教會。我認為,神學院不只是被動地回應教會所需,更應積極地與教會共同謀求前路。神學院為教會的將來而存在,甚至,神學院比任何教會更具條件與空間思考教會的未來。甚至,當教會仍未察覺自己的前路以先,神學院已經開始為教會的前景去籌算。建立未來的教會不是未來的事,而是今天開始着手動工的事。
因此,建道神學院將於二零一九年四月十二日至十三日(星期五、六)舉行「塑造香港教會前景會議」。我被學院委任為120 周年院慶學術研討會籌委會主席,廣招賢士,共謀出路。以下是會議的討論內容以及講員名單:
第一組 : 探討宗派前景與發展(一) 羅錫堅 朱秀蓮 曹偉彤
第二組 : 探討宗派前景與發展(二) 陳恩明 陳鳳雲 張振華
第三組 : 教牧接捧與按立 周曉暉 歐醒華 何志滌
第四組 : 教會內部權力與張力 陳明泉 黃天逸 胡志偉
第五組 : 教會與政治 邢福增 管浩鳴 吳宗文
第六組 : 教會發展停滯不前 王少勇 黃國維 葉松茂
第七組 : 重建教會的講壇 黃紹姬 葉漢浩 王礽福
第八組 : 基督徒生命與靈性發展 潘怡蓉 譚子舜 梁柏堅
第九組 : 青年斷層 郭偉聯 盧智榮 胡家豪
我們誠邀你們參與,共同與香港教會走一條未曾走過的道路,想前人從未想過的事,竭力在新時代中實踐不變的信仰。幾十年後的香港教會將會如何?這正是你我共同在上主面前的禱告。求主堅立香港眾教會。
原載於《建道通訊》194期,2019年1月,頁15-16。
作者簡介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