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之行報導與感想 / 艾理德、鄭貽富
學院成立迄今已有八十二年的歷史。畢業之校友多達千餘人;他們分佈在世界各地。照分佈地區來看,除了本港,在北美之校友要算最多。(有百餘人在美國,約有五十位在加拿大。)而關心本院之信徒或教會,在北美洲爲數也不少。
爲了加强校內之訓練與校外之事奉的配搭,院方特於今年暑假遣派我們去美加一行。我們抱着如下幾個宗旨安排行程:(一)要把本院之異象、工作進展,及目前之計劃,藉着中英文印刷品——學院簡介及入學簡章幻燈片及口頭報導,在聚會中作適當的介紹。(二)行程中聚會之安排,不限於華人宣道會或校友們所牧養之教會。我們盡量爭取機會到未認識本院之中西教會,藉以增廣學院對外之接觸面。(三)鼓勵召開地區性之校友會,於會中提出組織北美建道諮議會之建議。這諮議會的成員可以包括校友、宣道會牧師或傳道者、已與本院有聯繫建道之友,以及凡信仰純正而熱心主工之信徒。我們盼望通過這諮議會,使一般熱心愛主的信徒,能積極參與建道之事奉。諮議會可以正式代表學院努力達成多方面的目的。例如:代學院留意,推薦可能及適合之教員;協助籌募供給在院執教多年之敎授進修所需的費用;協助籌劃與安排本院有特別需要去北美實習之學生⋯⋯等。
艾理德於六月廿四日由香港啓程,直接飛往加拿大之溫哥華,在這第一站停留約三週之久,除了在夏令會當講員,於週末或主日多在教會證道。於七月十一、十二日兩晚,負責由當地校友會所發起之建道之夜、青年之夜中之講道與介紹學院。兩晚聚會都看見聖靈動工:不單加強赴會者對建道事工之關切,青年人獻身事主的心亦大得激勵。
鄭貽富於六月廿五日才由香港動身。檀香山是行程中之第一站;在那裡停留數日,有機會在幾間中西宣道會及大學生團契證道與報導。然後向美國西北部之砵崙、西雅圖繼續旅程。領會之餘,與校友們交通。七月五日趁兩三日「空間」之便,北上溫哥華探望校友及華人教會。這是我們二人在行程中第一次會合。
由溫哥華我們又再分頭前行。照原定計劃——當然其間有更改亦有增加——艾理德在加拿大由西向東移動。鄭貽富則南下到三藩市、洛杉磯,然後向美中美東繼續前進。〔有關我們倆的詳細路程,請參看上一期之「建道通訊」。〕直到八月十七至廿一日我們再度會合,同在紐約華人宣道會舉辦之家庭夏令會當講員。八月廿二至卅日,鄭貽富留在加拿大之多倫多,渡過行程中最後一站之事奉——那是與艾牧師第三次同在一處同作。在多倫多的工作結束後,艾牧師繼續到Winnipeg宣道會領會,之後才經美國之Minneapolis飛返香港。
在短短兩個月半的時間,我們各自到過十幾廿個城市,主領數十次的主日聚會或特別講座,我們的觀感可以概括如下:
(一)神格外的恩典。離港赴美加途中聽到加拿大郵差罷工;而在行程中,美國機場控制塔技工人員又宣佈罷工,不少班機被取消,不能前行。但感謝神,讓我們克服這些聯絡上和飛行上的困難,不致影響我們的日程。
(二)弟兄姐妹的愛心。每到一個地方,校友們或當地之信徒無不熱情地接待我們。他們費神、費力、費財以設法給予我們各方面的方便。
(三)與校友們的團契。幾個地區之校友們遷就我們的日期而召開「交通」會議。加拿大方面,會在溫哥華與多倫多開會。在美國時,則在三藩市、洛杉磯、及紐約召開。有些地方校友們說,開過多次校友會,像這次有這麼多人出席,倒是罕見哩!(有的校友爲參加這次校友會來回開了四五個小時的車。)
(四)與屬靈前輩會晤。行程中意想不到會見到數位建道之前輩。例如:一九二六至一九三六年任建道院長之黃原素牧師;曾執教國學多年之劉翼凌先生;悟州時期的黃鍾志誠,楊陳惠貞及謝譚守盟等校友。來華事主四五十年之何義思教士,以及在長洲第一屆畢業之羅腓力牧師夫婦,何幀祥牧師夫婦,莫新靈牧師……等。
(五)對本院之關注。不少校友,建道之友或教會團體爲學院之需要,在聚會時當場獻金支持。也有不少身之學生或教會領袖,對本院將開設的碩士課程感到興趣,表示考慮報名入學。
(六)華人工作之興旺。在北美之大學生團契或華人教會,一般都在進展中;新的也接二連三地興起。因此,不少教會急需要尋聘同工以應付需要。同時也看見神興起接棒人——不少外國在美加之留學生及本地華裔大學生,接受神的呼召而獻身。
原載於《建道通訊》39期,1981年12月,頁2-3。
最新文章
敘神敘人之爭:腓立比信徒的身份塑造與靈性追尋/葉應霖
2024 年 8 月 7 日
建道通訊216期
2024 年 6 月 1 日
【院長的話】勇敢面對「新」時代:要為主興起「新團隊」 / 蔡少琪
2024 年 6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公告】資源庫試用
2023 年 8 月 30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