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主日分享】回應呼召的生命 / 陳日輝

這次神學主日,是同學們首次一同參與教會事奉。雖然練習時間有限,但卻感受到合一的心,也聽到合一的聲音。我們帶著同一目標互相配搭,更有在其他組別已獻了詩的同學不計較地「友情客串」,以行動表示支持。…

遇上貧窮的人 / 鄺成中

新約福音書記載了耶穌在他傳道生活中遇到不同類別的人,其中有富有的人,也有貧窮的人。馬可福音五章記載了耶穌先後遇到兩個貧窮的人,他們不單是貧窮,而且是非常的貧窮;…

【文化中心廿周年】二十年的使命、二十年的異象 / 張雲開

2013年將會是文化中心熱鬧繁忙的一年。二十年前的2月文化中心在建道正式成立。

【佈道團分享】2012年石鼓洲聖誕節佈道會感言:假若只此一次 / 李美儀

講員在台上呼召:「各位院友,若你願意接受主耶穌的幫助,可以舉起你的手。」垂下頭禱告的我,內心默默地等候,當講員再說:「看見了,請放低手。」……

【2013基督教崇拜研討會】崇拜研討會的再臨 / 朱裕文

我們每主日參加崇拜,如果僅是出於信仰責任,卻忽視了箇中的意義,那麼崇拜就會容易流於因循——就算在崇拜形式上作了變化,也會因崇拜目標未明,而找不到崇拜應有的方向。…

一屋三情、盡是「非比」尋常的「恩典」 / 編採:林智妍、吳國邦

2012年11月5日學院於長洲山邊道25號D舉行了已婚同學宿舍的動土禮。

兩個筵席、兩類關係—約翰福音的「離」與「合」/鄺成中

二章的筵席及十三章的筵席在約翰福音中均佔有重要的位置。二章的筵席是耶穌在地上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它標誌着耶穌地上傳道生活的開始,也展開了往後不同經文彼此間的緊密關係,亦同時開始了一個「聯合」關係的課題,這課題要在以後的四章及九章中得到進一步的延續與展現。…

從「受苦」看腓立比書抗衡羅馬/葉應霖

腓立比書是一封以「政治上的對抗」為題目的書信。藉賴「社會修辭評論」,筆者將驗證腓立比教會各類敵人的身份,並展示保羅的修辭策略,是如何透過建立另類的πολι´τευμα(政治實體),刻意對比以耶穌基督及羅馬帝王為首的兩個羣體,並以「受苦得平反」的神學思想,去詮釋教會的受苦遭遇。…

評估艾查之五旬宗詮釋學/廖炳堂

艾查提出文法歷史釋經方法乃五旬宗運動在四十年代起「福意派化」的產物,實質上損害了五旬宗及靈恩運動的本質。他借助後現代的後批判敍事詮釋學,倡儀一套可以真正合乎五旬宗運動身份和特色的聖經詮釋進路。…

潘霍華論戰爭對教會介入公共議題的啟迪/李文耀

本文有兩個要旨:(1)以戰爭作為切入點,探討潘霍華的倫理觀有何轉變和特色;(2)借助潘霍華的分析,思考教會應否及如何介入公共議題的問題。本文點出,潘霍華在不同的時期中對戰爭有不同的看法,然而在處理問題的進路上基本是沒有轉變的。…

評估侯活士的教會觀/黃宏達

本文是對侯活士的教會論評估,並借助新加爾文主義的普遍恩典觀和教會論。本文指出侯氏的盲點有四,分別是把教會代替了聖經;混淆了特殊恩典與普遍恩典;忽略「教會作為有機體」的向度及無法發展一種能支持改變社會和有關策略的神學。…

性革命中扭曲的本真性論理──從基督教創造論角度反思/洪子雲

本文嘗試探討現代社會的性文化於性革命影響下所帶來四方面的隱憂:(1)新的身心靈分割;(2)身體工具化;(3)疏離感;(4)家庭破碎瓦解。除了批評性革命表現着軟相對主義外,筆者亦論證性革命背後的關注是基於本真性論理,然而,當代文化中主觀主義及自我中心的轉向是扭曲了本真性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