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視野】性格工具的屬靈誤用、濫用及善用

我們必須合神心意地使用性格工具,將福音大能帶進人身份的尋索之中。然而,雖然不少人喜歡用性格測試去認識自己,但用法卻不一定正確。在此講幾個誤用、濫用及善用。…

【牧人視野】在美國教會歷史下的「政教分離」概念/郭鴻標

「政教分離」是一個需要被詳細解釋的概念,本篇文章只是集中於1801年美國康乃迪州(Connecticut)丹百里(Danbury)浸信會聯會去信剛獲選美國總統的多瑪斯·傑弗遜(Thomas……

教會中興起的女性講道聲音(Voice)──北美的當代講道學帶給亞洲華人教會之啟發/蔡慈倫

作者採用講道學方法論,把焦點放在「女性講道者」這個要素上,整理出當代講道學討論中所涵蓋的一些重要內容,期待藉由此論文能喚起華人教會對這個主題的關注,進而帶動學者能從各個不同領域對這個主題的研究,以補足亞洲華人教會在這方面的不足。…

藍調宣講—活於失衡的調子中 / 黃詠貽

本文主張藍調宣講,改變了每個宣講者的凝視向度。在世界與聖經種種黑暗、不和諧、失衡之中,藍調宣講讓每個獨特處境下受創的基督社羣,仍能在共同宣講時,認知「神在其中」的信息。藍調宣講因而賦權予每個基督羣體,一同凝視那存於世界的黑暗、福音的應許,與延遲的解放之間的失衡,並拒絕跌入絕望之中。…

[電子書]今日的宣教訓練:亞洲經驗

本電子書二十六篇文章當中,有十五篇曾於2017年ICS40「亞洲宣教會議」發表並加以內容更新,另新增十一篇文章作更全面的補充,甚具參考價值。…

睡覺神學/高銘謙

睡覺,是一件神奇的事。睡覺是其中一項人不能控制的事情,既神秘又不確定──我們永遠不知道何時何刻睡著,但醒來會突然發現時空已跳躍;一剎那間,早晨已來到,彷彿失去時間觀念一樣。睡覺能把人抽離現實,進入夢境,一瞬間卻回到另一個更新了的現實(假如睡得香甜),給人強烈的「復活」感覺。…

A Healing Journey: Preaching Narrative in Eugene Lowry’s Model to the Wounded Hearers in the Context of Hong Kong/Wing-Yi Wong

Wounded clergies are able to sketch a healing journey in the pulpit and can go through a narrative healing process with their overwhelmed listeners.The task to generate a healing…

「教會似家」 與 「家如教會」——華人教會對家庭事工的認知與實務/彭淑鈴、張江光麗

本質性研究訪問了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的牧長或事工領導人,調查其對家庭事工的看法以及實務經驗。

莫特曼的聖靈論與傷健共融/馮韻妍

本文以莫特曼的聖靈論去肯定傷殘人士的生命價值和恩賜,弟兄姊妹可以如何透過聖靈的團契在教會內外與他們同行,做到真正傷健共融。…

【牧人視野】教牧與詮釋

保羅囑咐提摩太:「要以宣讀聖經、勸勉、教導為念」(提前四 13,和修本)。牧者其中兩個重要職事,是宣講神的話和關懷信徒。

【牧人視野】塑造香港教會前景

香港教會急需改變革新—我想,這句話恐怕是不少人的心底願望。事實上,更新、革新、創新正是教會的本質。

羅馬書十六章 7 節的猶尼亞是女使徒嗎?與我何干?/吳羅瑜

第一世紀的希臘—羅馬社會,早期正統教會,以至異端分子,一般都限制了女性在公開場合的角色。既然保羅筆下的猶尼亞不一定是女士,也不確定是使徒,若引用猶尼亞的先例來為今日基督徒婦女爭取與男性領袖同等的事奉機會,似乎根基不穩。今日基督徒婦女是否一定應該或需要跟男士凡事看齊,仍需在不同文化和處境中審慎探究如何解釋和應用聖經的記述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