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導引團隊
廖炳堂牧師
我對靈修學的興趣源於朋友送給我的一本書【屬靈操練禮讚】,這書引導我體會到,原來上帝不只關心我做對做錯,祂更是一位富有情感和憐恤的主,忍耐地給人空間,並且陪同人一同掙扎和成長。人和神的關係可以是很人性化卻不流於放縱的。
我對屬靈導引的興趣則源於我的同事贈送的另一本書——陶納(Jules Toner)撰寫的關於依納爵屬靈分辨的案例書(Casebook)。這本書非常專業,所建議的分析和答案都有清晰的理論依據和來源,可供進一步的論證研究。令我更驚訝的是,雖然陶納是近代耶穌會學者,但他很多的神學觀點都和福音派很相近。
我的博士論文是借用清教徒巴克斯特的靈修實踐和神學來探索當代福音派靈修學。我與陶納的相遇激發了我對清教徒(包括愛德華茲)和耶穌會學者在屬靈導引上對話的興趣,因而近年我在這方面發表了多篇專文。
作為一個階段性的小結,我相信我們已經可以初步提出一個在教義上穩固、在實踐上有效的福音派屬靈導引模式。
許多人指出,後疫情時期的香港人經歷了集體的創傷經歷。除了許多香港人渴望心靈醫治、愛和希望之外,許多基督徒也同樣渴望更清晰經歷復活主和信仰的力量。我認為牧者除了講道和教導真理之外,懂得如何帶領人個別地、和集體地經歷真理背後所指涉的上帝,可能更為重要。我認為屬靈導引的訓練對牧者自己的靈命和事奉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求主在這困難的牧養環境中向我們彰顯祂的同在,這是我真誠的祈禱和願望。
董智敏博士
牧會初期,一位跟我一起事奉的戰友直接地表達:「唉!董姑娘,你的行政實在做得太差勁了!你最適合在房間裡跟人傾談做輔導!」我也坦白回答:「對呀!我很喜歡跟肢體在房間傾談,但我最喜歡跟肢體傾談的內容是關乎人與神之間的互動關係呀!」
這一番對話大約發生在1997年,卻一直藏在我的內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初心和鍾愛。多謝戰友一直在行政工作上的幫助,讓我有更多的空間關顧肢體靈性上的需要。
後來在建道神學院進修教牧輔導,我才發現神學院有西方靈修歷史、靈修神學和福音派靈修神學等科目。這個發現,有如小貓遇上小魚,讓我愛不釋手;
日後的進修也選擇了這個方向,不論是著重神學思考的靈修神學,還是注重實踐的屬靈導引,全是我杯茶。
因著過去牧會的背景,縱然今日自己的事奉工場在神學院,但我仍然心繫教會的需要。十分盼望神學院所辦的課程和教導,可以成為教會的祝福!在教學上,我最喜歡教「承載生命的禱告」,能跟同學們在禱告這個屬靈操練上一起探索和實踐,實在美不可言。
在「屬靈導引」督導課時,同學們的小組互動往往帶來一些靈性深度的發現和個人靈性的更新。作為導師,我從旁觀察引導並見證學生成為教會的祝福。有幸在這個範圍事奉,藉著教學來祝福教會,我十分感恩,亦十分感動!
梁荔馨姑娘
平安!大家通常叫我阿Cat。
轉眼間,在建道服侍已經踏入第六年。回想自己對屬靈導引及靈修範疇服侍的感動,源於在建道服侍前牧會十年的體會。當年與很多會友約談,發覺教會內很多穩定參與教會聚會或熱心事奉的弟兄姊妹,有很多屬靈掙扎,包括經歷不到神的愛,又或對神感覺恐懼;後來,我有機會聽到不少教牧及長執,都分享到自己與神的關係疏離,對神對人有很多苦澀,又或者因著經歷不到神的愛,卻在事奉中同時不斷付出而感覺耗盡(burn out)。這些經歷與分享都令我相當扎心,我深願上主使用我陪伴枯乾的心靈。於是,我先在美國克雷頓大學進修靈修指導及指導退省,現時在多倫多大學瑞吉斯學院教牧學修讀教牧學博士,研究基督教靈修學,過程中不單知識豐富了,我的屬靈生命都不斷被上主塑造和成長。我為著有機會透過靈修和屬靈導引服侍弟兄姊妹而深深感恩,因為在服侍過程中,我有機會見證上主的豐盛慈愛,以及祂使弟兄姊妹生命轉化的奇妙作為。
劉韻詩牧師
對過去的我來說,「牧會」就像跳入堂會的激流之中,即使有安靜的時間,內心亦難以安靜,被許多的「我要」和「我應該」佔據心靈,然後便繼續工作。在2017年的一次靜修之中,我發現原來自己看上帝為老闆而不是天父,禱告就像是交待工作而非親密對話,「頭腦上認知」與「情感上認定」的神觀有很大落差。於是我開始接受屬靈導引,同時對於如何助人自助地安靜、內省、禱告,以及重建被扭曲的神的形象有濃厚興趣。2019年開始,我在美國福樂神學院進修教牧學博士,主修屬靈導引,完成了課堂和三年的操練,現正努力完成論文。在操練的過程中,對我來說最深刻而困難的學習是「放下批判地聆聽」。記得從前在建道讀書的時候,梁家麟院長叫我們要好好地看完一本書,不要這本看幾頁、那本看幾頁,就「作」一篇論文。屬靈導引也是如此。人就像一本極厚的故事書,但我們卻好容易會聽了幾句說話、看見一兩個臉容,就「作」了批判。我自己作為教牧,被「教」與「牧」的責任感催逼,加上自己沒有耐性,習慣過快地教導、提供意見,甚至對人下判斷,心中的前設阻礙了我聆聽和認識他者。透過重複而持續地操練,創造空間讓故事展開,並發掘敘事之中的情感和渴望,不單是對方,連我自己與主的對話亦比以往更真誠和親密。這是操練屬靈導引讓我成長的地方。
全職牧會十年後,我於2023年加入建道,一半時間在校本部任屬靈導引導師,另一半在教牧及信徒領袖學院主理教牧支援課程。最近有個感想:我能「有所為」,按著自己的知識和技巧盡力作導引的角色,同時我又確實「無所能」,因為能夠在人心中動工的真正屬靈導引者只有主自己,如此的服侍讓我近距離地見證恩主真實的同在與引領,我深感幸福。
原載於《建道通訊》217期,2024年10月,頁16-18。
作者簡介
廖炳堂
副院長(學術)
作者簡介
董智敏
實用神學部副教授
作者簡介
梁荔馨
教牧及信徒領袖學院及市區校園主任
作者簡介
劉韻詩
教牧及信徒領袖學院副主任及校本部屬靈導引導師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