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視野】你決定留港嗎?/ 麥耀光
在過去一、兩年,香港市民在移民潮的衝擊下,面對去留的抉擇 。因此,去或留成為不少家庭一個重要的討論。選擇離開的人,是他們不願意留下來嗎?對於那些決定不移民的,他們又是否表示甘願留在香港呢?無論要做出或去或留的決定都實在不容易。這並非簡單地將事情的兩面 看法羅列出來,或按邏輯推理,或看事情輕重, 或單憑感覺,綦或感受內心的平安,就可以決定的,而是有很多因素影響去或留的意向 。在做出或離去或留下的決定之後,就要面對所帶來的跟進和挑戰。
這正如在俄烏之戰中,很多烏克蘭男丁做 了不同的選擇 (烏克蘭總統曾簽署命令,禁止 18 歲至 60 歲男性公民離境)。 有些為了保存家人的生命財產,帶著妻兒遠離戰地,尋覓安身之所; 有些則將妻兒送走,自己卻留下來,為要保護家園、為國而戰 。烏克蘭被侵略時,人民 有不同的選擇,有留守的或是逃難的;同樣,當俄國攻打烏克蘭時,亦有俄國民眾因擔心會被歐美制裁而選擇離開家園。
從這日超,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 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 亞各處。有虔 誠的人把 司提反埋葬了, 為他挂胸 大哭。掃匯卻殘害教 會, 進各人的家,拉 著男 女下在 監裹。那些分散 的人 往各處去傳道 。使徒行傳八章 1-4 節
在初期教會,信徒面對逼迫時,有留在耶路撒冷的,也有分散各地的 ( 徒八 1-4)。 那些因不怕迫害而選擇留下來的,或是因為安全理由而 決定離開的,似乎雙方都帶著使命而有不同的決定。
在香港這段爆發移民潮的日子,已有不少反思移民的討論和分析 。相信決定留下來的港人, 同樣有不少可反思的地方 。在這裏,我們嘗試集中在家庭方面來思想,對於不移民的家庭,他們 應有甚麼的考慮,以及如何幫助孩子面對 。
不少家庭因著過去幾年香港狀況和處境的轉變,帶著不同的感受來討論去留問題 。這問題不單只是夫妻所關切的,也關乎孩子的未來和姻親的看法,所以在這議題上,夫妻更需要深思熟慮和多方面討論,才能同心和同行 。一旦決定留下來,或暫時不考慮離開,他們需要有默契和一致的行動。惟有當夫妻二人同步,家庭才能減少因變動帶來的風險,使孩子們可專心在學業上,也不會帶給他們情緒上負面的影響 。
對那些決定留港的家庭而言,為父母者,可以藉言語和行動來幫助孩子明白這決定,以及如何面對社會和環境的轉變 。家庭會議是其中一個值得考慮的媾議,這是一個提供家人分享和溝通的好機會,讓一家人聆聽到彼此的心聲 。在進行過程中,家庭成員學習彼此尊重和支持,以致家庭的凝聚力更堅穩 。在家庭會議中,父母讓孩子表達他們心中的感受,而兒女藉此也能明白父母如何做出抉擇 。當父母坦誠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流露他們是如何從信仰反思中決定留下來的理念時,這是給孩子將來面對複雜議題的一個美好示範。此外,當孩子們看到父母選擇留港,並且落實於家庭、工作和教會生活時,孩子的心也能更踏實。或許作為父母的可以留意自己夫妻間的對話,和對時事新聞的反應,免得孩子觀察到父母對時局有負面或激憤的批評,令他們覺得父母較為偏頗。
在父母身邊的親朋好友、鄰居、同事和教友中,或許有決定移民的。同樣地,在孩子們的同學、玩伴、主日學同學和團友仔、表兄弟姊妹中, 也有人隨著父母相繼移民,他們的朋友圈子就會縮小。特別當他們至好的同學或朋友一個一個地 離開時,可以深交的對象也就愈來愈少,這可能會使他們產生失落感 。父母可以對小學階段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陪伴,維繫一家人的緊密連繫;相對於青少年來說,他們開始體驗到友誼的分隔,學習如何傈持友誼關係,以及珍惜知己的寶貴,父母亦要給青少年孩子空間來處理情 感的離異,讓他們面對人生分離有時、相聚有時的現實。
有人用「聚散神學」來看現今香港的移民潮,同樣地,若父母透過家庭讓孩子體驗留在家的喜樂,有一天當他們成長離家時,就能學會帶著祝福來建立他們未來的家 。
原載於《建道通訊》207期,2022年4月,頁5-6。
作者簡介
麥耀光
實用神學部主任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