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學刊19期
2003 年 1 月 1 日
還原主義與中國基督教本色化──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華人自由派神學/梁家麟
還原主義(Reductionism)是自二十世紀初迄今華人基督教本色化最主要的形式,較諸所有其他理論更普遍,亦更容易付諸實踐。事實上,與其他所謂本色化理論不同的是,它不是一個純粹的方向建議,而是具體的行動策略。
2003 年 1 月 1 日
恩典與善行──基督教救贖論與中國文化的衝突/邢福增
回顧百多年來的中國教會歷史,基督教要不是被視為威脅社會穩定的異己力量,就是被指控為帝國主義侵華的工具。面對二十一世紀,筆者相信,文化差異將取代秩序意識及國家主義,成為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主要難題。
2003 年 1 月 1 日
舉步維艱──麥格夫論宗教多元主義/蘇遠泰
持守福音信仰的不同學者,在非基督宗教是否提供拯救的課題上可能有不同的意見,但他們均反對希克所提出的宗教多元主義,即以為世界各大宗教不過是同一絕對真實的不同反映,各大宗教均可以度人回歸真實,過以真實為中心的生活。
2003 年 1 月 1 日
身分意識與七十年代福音派青年基督徒社會參與/郭偉聯
本文探討投入七十年代社會參與的福音派青年基督徒的身分(identity)建構及其影響。筆者首先指出社會運動與社會群體身分意識之間的關係,接著鉤勒七十年代福音派青年基督徒在面對學運「關社認祖」的挑戰下,如何塑造、捍衛與更新自身身分。
2003 年 1 月 1 日
加芬編。《基赫杜斯穫士文集──救贖歷史與聖經詮釋》。(Gaffin, Richard B. Jr., Ed. Redemptive History And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The Shorter Writings of Geerhardus Vos.)/郭鴻標
基赫杜斯•穫士(Geerhardus Vos)乃德裔荷蘭人,生於1862年3月14曰,十九歲時隨父親到美國的麥兹根州。
2003 年 1 月 1 日
艾力遜。《後現代主義的應許與危險──真理或後果》。(Erickson, Millard J. The Promise & Perils Of Postmodernism: Truth Or Consequences.)/郭鴻標
米利客•艾力遜(按有譯艾利克森,Millard J. Erickson)是著名的福音派學者,繼《基督教神學》以後,陸續有新作出版,課題緊貼時代脈膊。
2003 年 1 月 1 日
梁家麟。《我與誰親嘴──華人雅歌靈解研究》。/黃朱倫
梁家麟在其著作《我與誰親嘴》裡,認為寓意解經法是正確解讀雅歌的唯一進路,並且以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為據,強調寓意解經法最注重經文的時代關連性與生活實踐性,故不適宜以字義解經,將雅歌視為一個愛情故事。
2003 年 1 月 1 日
施瓦茨。《聖經時代的機械、建築及武器》──。《耶路撒冷聖殿是怎樣建成的》。(Schwartz, Max. Machines, Buildings, Weaponry Of Biblical Times──. The Biblical Engineer: How The Temple In Jerusalem Was Built.)/甘汝誠
考古學的濫觴,可追溯至文藝復興時代十五世紀意大利的佛羅倫斯,當時的歐洲人開始對許多存於各地的希羅時代遺物產生濃厚興趣。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