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潘能伯格的真理觀 / 郭偉聯

潘能伯格的神學其中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神學的真理性。本文嘗試展開有關潘能伯格的真理觀及後現代主義對其挑戰的探討。

奮興佈道家對華人教會的塑造 / 梁家麟

奮興佈道家對華人教會造成深遠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其正負面的影響若可,過去卻鮮有系統化的討論。本文旨在探討奮興佈道家廣泛出現的原因、……

黃宗羲的宗教觀 / 楊慶球

本文主要探討黃宗羲(梨洲)的宗教思想。梨洲繼承儒家心性觀,但卻避免了心統有萬物的唯心思想,他肯定世界的客觀實有,這就是氣。他肯定理在氣內,而心與氣相通,這使他無去接受佛教的「空」,及道教的「無」。…

無為之用──關於梁家麟文中的趙紫宸先生及其他 / 張賢勇

本文作為對《建道學刊》前期所刊一篇文章的回應,側重討論了有關趙紫宸研究的七個關鍵問題,即:趙紫宸與吳耀宗的關係、協進會的淡出、趙紫宸與西教士的關係、趙紫宸研究中的史學原則、青年會與基督教學生運動的糾結、趙紫宸辭去世界教會聯合會會長的始末,以及趙紫宸的悲劇性。…

於人曰浩然──敬覆張賢勇兄 / 梁家麟

拜閱賢勇兄對拙文的回應,心中有說不出的複雜感受,但主要的是一份欣悅之情。

彼得森。《地獄:永刑之處》。 (Peterdon, Robert A. Hell On Trial: The Case For Eternal Punishment.) / 楊慶球

本書主要從基要派的立場,重申地獄為「有官感而永恆受刑罰」之地的論點。

洛基斯著。楊德友譯。《東正教神學導論》。(Lossky, Vladimir. Orthodox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Translated by Yang De You.) / 楊慶球

神學院開設的教會歷史科目,往往不夠全面,早期教會歷史的課程大概涵蓋了基督教會由肇始直至尼西亞大公會議的發展。

蔡錦圖。《戴德生與中國內地會(1832-1853)》。 / 蔡少琪

戴德生與中國內地會對近代中國教會的影響極為深遠。

席連編譯。《傳教士的轉變:美國在華傳教士的自由主義神學(1907-1932)。(Xi, Lian. The Conversion Of Missionaries : Liberalism In American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1907-1932.) / 邢福增 

自從八十年代中國大陸實施門戶開放政策以還,不少在國內完成大學及研究院教育的青年學者,有機會以公費或自費方式,到西方(主要是美國)深造。…

馬太福音對律法的兩種詮釋 / 黃根春

本文指出在馬太福音中,存在兩種對律法的不同見解。

初探「語言做事理論」對聖經研究的貢獻 / 邵樟平

本文作者指出,聖經研究現已步向多元化的局面,故本文從科際整合的大前提下,借用語言哲學中的「語言做事理論」,探究將該理論引入聖經研究的可行性及其貢獻,藉此豐富聖經研究的方法,拓闊華人聖經研究的視野。…

SCIENCE AND ACCESS TO GOD: Epistemological Perspective(科學與尋找上帝──一個知識論的觀點) / Thomas F. Torrance 托倫斯

本文以菲羅普諾(Philoponos)在六世紀整合自然科學及神學的貢獻為引子, 指出自然科學可作為通向及認識上帝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