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與變之間:1949年以來的中國基督教史論集/黃文江、張雲開、陳智衡 主編

本論文集以「1949年後的中國基督教」為題,彙集海內外學者共二十一篇學術論文,內容涵蓋「通論」、「政教關係」、「區域視野」、「教育」、「人物、思想研究」及「香港」六個領域,書寫基督教於學術、社會、教會內等等各種演變與抉擇。…

忠心事主、一往無前──敬懷李弼標牧師/劉義章

李弼標牧師生於香港、長得氣宇軒昂,常懷一顆赤子之心。他中學就讀於聖約瑟書院,畢業後進入葛量洪師範學院接受師資培訓,學成後即投身教育工作,任教體育等科目。1965年他與自少青梅竹馬、在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堂一起成長的盧媛玲姊妹結婚;師母為聖保羅男女中學高材生,屬靈而敬虔,任學生團契職員。…

聲教廣披:基督教與華南方言族群/李金強、劉義章 主編

就本港而論,香港建道神學院已開辦方言教會課程,並與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合辦研討會,邀請從事方言教會的學者參與。本書即為研討會之成果。期盼對海外華人教會史研究,作拋磚引玉之先導,以待來者。…

對五旬宗的認識與反思/梁淼然

感恩筆者於8 月29……

澳門基督教史研究綜述/鄞穎翹博士

十六世紀中葉澳門開埠後,這東西方貿易港口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三百年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亦在同一世紀成為基督新教初次來華之地。故此,澳門曾是傳教資源的集中地。…

做完禮拜拿麵粉:淺談戰後美援下的台灣教會/鄭睦群

對於許多五六十歲以上的台灣人來說,麵粉、奶粉、奶油、舊衣服等名詞可以與教會畫上等號,至少在他們小時候是如此。

丁光訓與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王福義

丁光訓是中國極具影響力的一位基督教領袖。本文嘗試了解主教在「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運動中的角色和他的思想如何影響這個運動;並探討這運動的背景,目的和進行方式,評估它的成效。…

友誼與仇恨之間──二戰時期的中國基督徒和日本基督徒/陳敏君

時間游走到2015 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已是七十周年,這段歷史值得記念和借以為鑒。二戰時期的中國基督徒與日本基督徒關係如何?

基督新教在甘青地區的穆宣事業(1878-1951)/辜創霖

有幸參與由吳劍麗博士主講的「基督新教在甘青地區的穆宣事業(1878-1951)」講座,實屬難得。在此之前,有關穆宣事工的資料,只是鳳毛麟角,遑論相關歷史之了解。當日講座吸引了八十多位弟兄姊妹參與。…

百年滄桑石門坎/李春萍

因着參與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於今年五月舉行的「百年滄桑石門坎」講座,第一次認識到在中國貴州有一地方叫石門坎。

五旬節運動入華初期史略/葉先秦

1906年亞蘇撒街復興肇始未久,……

宣教火,家承傳—華人宣教先鋒朱醒魂與家屬見證/朱敬華

曾孫朱敬華在家族長輩成員的協助下,親到越南和印尼訪尋資料,譜寫曾祖父一生的事奉經歷。加上四代子孫的見證,讓讀者看到這個熱心事主的家庭,如何薪火相傳,實踐上帝給予信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