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開老師

聖經系副教授/國際學院總監

  • 理學士,惠敦大學,美國,1982
  • 文學碩士,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美國,1984
  • 理學碩士,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美國,1985
  • 道學碩士,三一福音神學院,美國,1995
  • 哲學博士(候選人),三一福音神學院,美國,1999-2007
  • 客座講師,美國麥迪遜區域工業學院,1991-1993
  • 新約助教,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1995-1997
  • 客座講師,美國三一國際大學,1995-1997
  • 建道神學院,1997-

張雲開老師自1997 年於建道任教,期間擔任不同職務,與校友關係密切。張老師涉獵甚廣,研究範圍包括保羅思想及生平、新約通俗希臘文、希羅歷史及文化、猶太天啟文獻。

回應潘仕楷保羅眼中的牧者對現代的啟示/張雲開

潘先生從提摩太後書看它的信息對我們現代的牧者有何啟示,作者的回應希望能和他所提出的相輔相承。作者從三方面來思想,看看保羅為我們所提供能超越歷史特定環境的一些「典範」「榜樣」或「標準」,讓我們能有所訴求和追求。

Revisiting The Case of An Infinitive with Two Substantival Accusatives/Paul W. Cheu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of the syntactic parsing of ambiguous linguistic situations. The case examined is the Greek infinitive constructed with two substantival accusatives in the New Testament.

由新約神學想起 / 張雲開

新約神學作為一門學問只不過兩百年左右的歷史。這並不是說,在此之前的教會從未有人反省過新約中的神學信息,或教會的神學體制未臻完備,未能有系統地剖析新約思想。

【神學小品】基督徒的榮與辱 / 張雲開

從社會科學研究角度來看,每個文化或群體都有一些內在的機制來調節該群體內各成員之間的彼此關係和為成員提供在群體內爭取身份地位優勢的途徑。

【老師專欄】末世情懷 / 張雲開

歷史上教會對聖經中有關未世預言的程文(如太24:1-25:46;可13:3-37;路21:7-36:帖前4:13-5:11:帖後2:1-15;及啟示錄等)經常有著兩種頗為不同的態度。

Articles/Essays:

  1. “Revisiting the Case of an Infinitive with Two Substantival Accusatives.” Jian Dao 13 (1999): 69-101.
  2. “The Multiple Streams of Skeptical Influence on the Incipient Biblical Criticism in the Late 17th Century.” Jian Dao 14 (2000): 1-23.
  3. 〈回應潘仕楷保羅眼中的牧者對現代的啟示〉,《教牧期刊》第9期,頁81-85。
  4. “The Theology of David Tracy: Going Public.” Jian Dao 15 (2001): 73-105.
  5. “The Mystery of Revelation 17:5 & 7: A Typological Entrance.” Jian Dao 16 (2002): 1-19.
  6. 〈從保羅書信看得與失〉,載於謝慧兒主編,《從聖經看得與失》。建道聖經叢書。香港:建道神學院,2006,頁127-44。
  7. “What does the Ἐκκλησία have to do with the Ἀσκληπιεῖον?: A Study in the Healing Ministry of the Early Church.” Jian Dao 34 (2010): 241-64.
  8. 〈教會與醫神膜拜:新約治病恩賜場景的初探〉,載於廖炳堂主編,《醫治神學的反思:身心醫治及教會實踐》。香港:建道神學院,2011,頁3-32。
  9. 〈人乾渴非因無水——水資源的使用與信仰行為初探〉,《宣道牧函》62 (2011)。
  10. 〈基督信仰對環保意識的一點商榷〉,《宣道牧函》63 (2012)。
  11. 〈人口老化的辯解:《鐵金剛智破天空城》的啟示〉,載於王礽福編,雷競業、趙崇明、湯紹源等著,《睇電影,學神學》。香港:宣道出版社,2013,頁11-35。
  12. 與劉義章合著,〈寧養的靈性基礎——基督教靈實協會的個案〉,載於黃文江、張雲開、陳智衡編,《變局下的西潮——基督教與中國的現代性》。香港:建道神學院,2015,頁305-20。
  13. 〈新約如何看羅馬性文化〉,載於滕張佳音編,《同·不同——同性議題的信仰省思》。香港:建道神學院,2016,頁23-50。
  14. 〈耶利米與約瑟夫——投降與投誠之間的迷思〉,載於《戰爭與和平——衝突、暴力與和平的神學反思》=《建道學刊》46(2016),頁79-99。
  15. “Philo Judaeus: A Non-Messianic Jew Looks at Adam,” 載於《「我信,所以說話」:梁家麟院長六秩壽辰紀念祝賀文》。香港:建道神學院,2018,頁429-51。

Reviews

  1. Reading Luke-Acts: Dynamics of Biblical Narrative, by William Kurz, S. J. Jian Dao 14 (2000): 191-195.
  2.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History, Experience, Theology, by Gerd Lüdemann. Jian Dao 14 (2000): 196-200.
  3. 周兆真著。《羅馬書》。中文聖經註釋第卅二卷。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7。《山道期刊》22 (2008),頁187-191。
  4. 吳道宗著。《約翰壹貳叁書(卷上、下)》。香港:天道書樓,2007。《華神期刊》3 (2010),頁178-85。

Edited Works

  1. 編輯委員。楊慶球等合編。《證主聖經神學辭典(上)》。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01.
  2. 編輯委員。楊慶球等合編。《證主聖經神學辭典(下)》。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01.
  3. 黃文江、張雲開、陳智衡編。《變局下的西潮——基督教與中國的現代性》。香港:建道神學院,2015。
  4. 黃文江、張雲開、陳智衡編。《恆與變之間——1949年以來的中國基督教史論集》。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論文集刊8。香港:建道神學院,2017。
  5. 張雲開、陳智衡編。《「我信,所以說話」:梁家麟院長六秩壽辰紀念祝賀文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18。
  6. 劉義章、張雲開、陳智衡編。《國不攻打國——戰爭與和平史學論集》。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論文集刊10。香港:建道神學院,2019。
  7. 黃文江、張雲開、陳智衡編。《務要傳道——內戰時期的中國教會》。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論文集刊11。香港:建道神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