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群牧師逝世三十周年紀念專輯】引言 / 朱裕文、梁家麟
朱裕文
劉福群牧師(1900~1972)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格拉布洛(Glassboro, New Jersey),1922年奉美國宣道會差派到中國廣西宣敎,又於1936年被委任為建道神學院院長,一生在華事奉達四十六年。
為紀念前院長劉福群牧師為建道所付出的寶貴一生,本刊特別在劉牧師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邀請他的次子劉惠霖牧師(Rev. Frank Newbern),分享作為宣敎土子女的感受;此外,又邀請曾與劉牧師在建道共事的同工,及曾受敎於他名下的校友,從不同的角度回顧劉牧師的一生,藉此懷念這位胸懷普世,為華人福音和神學敎育事工奉獻一生的宣敎土。由於篇幅所限,本刊只能選取和刊登部分人士的文章。為加深讀者對劉牧師的認識,我們特別邀請梁家麟牧師撰寫簡介,以增加讀者閲讀此專輯之深度。
梁家麟
劉福群牧師離開我們已有三十年了。無論是院內敎師,乃至畢業校友,都非常懷念這位名副其實的建道人。我們邀請了好些認識劉牧師的前輩同道撰文,編成紀念專輯,於今期及下期《建道通訊》刊出。
作為信心差會轄下的訓練機構,建道神學院從來不是由甚麼組織或會議所推動,卻是維繫在幾位乃至十幾位畢生委身的「建道人」身上。他們將在上帝面前的託付與夢想、個人的榮辱得失,甚至是家庭親屬,統統押注在這所卑微簡陋的學院裡。劉牧師是最重要的其中一位。
劉牧師是將建道神學院(當時尚稱為聖經學院)從中國大陸遷來香港的關鍵人物,他是「香港建道之父」。當絕大多數差會領袖都對中國與香港的福音前景持悲觀的態度,要求遣走所有從大陸撤退的傳敎士,亦反對在香港建立福音據點時,劉福群牧師與幾位傳敎士郤堅持不走,他們定睛於逃港難民的需要,心中懸繫著神州,認定香港是中國福音事工的前哨站。當差會從財政安排的角度,惋惜在中國大陸的巨大損失,又計算在香港投資的政治風險,因而反對在香港重辦神學院時,劉福群牧師卻力排眾議,艱苦地把建道神學院扶立於長洲這個香港南隅的小島上。
我們不能説劉牧師比那群差會領袖更有眼光更具智慧,卻可肯定他比其他人更愛這間學院。父親總是無條件地眷愛他的兒女。
是的,建道神學院的興辦本來就與組織支持與財務規劃無關,而是一個異象與愛心的實現。她的第一幢建築物是傳敎士私人的渡假小屋,學院經費主要是由經辦的傳敎士自行籌募,第一批學生是劉牧師從寫信給滯留國內的舊生招來的,敎師亦是他以私人關係拉集拼溱而成,連畢業生的出路亦得由院長逐個安排。沒有組織承諾,沒有財務保證,一切都憑信心,仰望上帝供應。從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劉牧師與幾位半義助性質的傳敎士,加上三數位支領菲薄薪金的華人敎師,胼手胝足經營院務,培訓出數百位華人傳道,在世界各地為主作工。他們身體力行地兑現了開荒、吃苦、火熱的精神。
與一般宗派的發展情況大異其趣,宣道會是先有神學院,才有堂會與宗派,堂會建立與神學院息息相關。先是在校師生開荒佈道,繼有畢業生藉有限資助植堂,敎會便這樣一間間建立起來。劉牧師在佈道與植堂的過程中,一直與校友維持密切的聯繫,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師生情誼不斷,建道家的精神昭顯。劉牧師的好些關懷和夢想,特別是在聖樂方面的,亦影響著眾華人敎會。他多年來在差會與敎會的參與,充分反映了神學院與敎會間的密切閼係,這是一個異象與使命、信心與愛心的互動閼係。
在學院經歷重大轉變的時刻,銘傳劉福群牧師的功業,重溫他留在學院裡的屬靈遺產,實在饒富意義。
原載於《建道通訊》128期,2002年7月,頁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