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我為何加入建道的事奉行列 / 張慕皚
由加拿大的雷城,到香港的長洲,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很多人都問,爲什麼要加入建道的行列?其實這個決定並不容易做。雖然回港事奉,一直都有這個負擔;而在禱告中,深覺留在加拿大事奉或到香港工作都同樣能夠討主喜悅。但經過一年的禱告和考慮後,終於選擇了建道神學院,主要原因如下:
(一)建道的優美傳統
建道已有八十年的歷史,以火熱、開荒、吃苦爲一貫的作風。當我在劉福羣牧師的《十架與冠冕》一書中看見神如何使用祂的一班忠僕在過去以火熱、開荒、吃苦的精神,建立這間神學院時,心中得着很大的感動和鼓勵。這些中西的同工,爲了建道和神的國度,犧牲了生命,財富,家庭的溫暖和舒適的生活,不得不叫我們向神感恩,向他們肅然起敬。
在八十年代的今天,我們是否也要火熱、開荒、吃苦?我以爲答案應該是——更加需要。末世時代,靈戰越來越猛烈,神的教會和僕人們如果存着一個苟且偷安的態度,福音必不能傳開。求主給這一代的建道同工和同學,在福音的負擔上不斷的加强,藉著這一代校友,把這種建道的精神,帶進教會裏去,叫福音能在我們這一代更快的傳開。得以加入一所擁有這種優美傳統的學院事奉,深深感覺這是神莫大的恩典。
(二)建道新鮮的氣息
一間神學院好像一間教會,不能單死守傳統而期望在這急變的世代中生存下去。有了優美的感統,還需在這根基上去建造。建道不單有先人遺留下來的作風,系統和豐富的經驗,而且還肯按照時代的需要,去修改和創新。建道不但有年長的同工,也有年輕一輩的接班人,對年輕一輩的信任證明院董會有獨到的屬靈眼光,不肯墨守傳統,故步自封;容許年長和年輕的同工,並肩作戰,一同事奉。這實在是建道的福氣。盼望以後不單年輕的同工要增加,年長的同工也要增加。神學院的教育才得均衡。
建道肯創新,以迎接八十年代的新挑戰,從白如雪樓的興建,更加得以證明,而對東南亞工場的龐大需要,和獻身青年的大量增加,建道的擴建是急不容緩的。在這經濟不斷衰退的時代中擴建,需要信心和勇氣。但我們深信,以往支持建道的校友,主內同道,和教會,必能在這次爲莊稼而建造的壯舉上與我們同心合力,叫神的名得着更大的榮耀。
能夠在一間致力於繼往開來,而且充滿了時代氣息的神學院事奉,實是一件令人極度興奮的事。
(三)一班熱愛母院的校友
如果優美的傳統是建道的根基,而迎合時代的需要是在上的建築物。那麼建道分佈在世界各地事奉的校友應該是學院的支柱。在我的經驗裏,建道的校友火熱愛主,肯傳福音外,還有一個突出的特質,就是對母院的熱愛和支持。最近國際校友會的成立,和各地校友對此工作的熱烈反應,足以證明校友們愛護母院的真誠。
以後建道將盡力與各地校友更多聯絡,使你們更了解學院的動態,也盼望以後能爲校友們提供更多服務。希望你們多來信報導你們事奉上所學的恩典,並且向母院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我們的盼望是你們對母院的工作能有更多的投入,實際的支持母院的發展,體驗到自己仍然是建道大家庭的一份子。
建道的朋友很多,有香港的很多教會,和世界各地的教會和熱心支持者,更加上一班熱愛母院的校友。加入建道行列的我感覺到有一股龐大的能力在推動和支持學院的發展,這豈不是令人歡欣和鼓舞,放膽靠主的能力,勇往直前。
(四)一群質素上乘的同學
建道有一群好學不倦,肯虛心受教的同學,這是日到過建道任客座講師對建道同學們的稱許。學院同學的質素不斷提高,學院師資亦應提高,同學追求上進,老師們更應追求上進。
建道所祈求的,是生命的操練和學識的增長。二者是不能分割的。熱心和知識二者的調和是多年來華人教會和神學院所關注的問題。建道神學院在過去的日子中能夠做到二者並重,在這知識膨脹和普世教會期待靈命更新的八十年代中,建道神學院更應在這兩方面悉心追求,叫華人教會下一代的工人,能成爲時代的先知,領導教會和社會走上尊主爲大的道路。
一間學院,如果同學們本身的質素好,熱心愛主,有事奉的異象和負擔,加上好學不倦,這對加入建道行列的我是一個最大的安慰。訓練的工作變成了因利乘便,收事半功倍之效。建道的同學們是我的工場,也是我回來的原因。
結語
今次加入建道,沒有什麼奢望,只求被主使用,能協助眾同工站穩崗位,按着神給他們的恩賜,發揮最大的潛力,在事奉上有最大的滿足感,也叫建道的同學們能得到上乘的教育,無後顧之憂,專心向學,成爲神重用的時代工人。
建道的前途,有賴於父神自己的工作,因爲「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靈方能成事」,也祈望一向支持建道的教會,校友和其他主内同道,繼續與神同工,爲本院禱告,和用愛心支持我們的事工。
原載於《建道通訊》33期,1980年10月,頁1-3。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