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見證】「寶貝」和「瓦器」 / 吳劍麗

「我們有這寶貝在瓦器裡,是要顯明這極大的能力是屬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林後4:7)

保羅用了在價值和質地上皆有天壤之別的「寶貝」和「瓦器」,道出基督徒身份的吊詭之處。瓦器縱然卑微、脆弱,內裡的寶貝卻是珍貴、無價的。基督徒遭逢患難、困苦、迫害,甚或被打倒,卻因內裡的寶貝,能夠不受困,不絕望,不被棄,不至死。保羅以此自況,也提醒及安慰受信的基督徒,毋忘自己獨特的身份—-瓦器並非寶貝,切忌自我感覺良好,誤以為已搖身一變成為寶貝,忘卻了瓦器的本質;另一方面,瓦器雖然依舊脆弱易碎,但內裡的寶貝卻要發出無比的能力,能超越當下的困苦艱難。

數年的學習,是一趟豐盛之旅,跟困苦患難完全沾不上邊。然而,要為這個階段劃上句點時,回望過去,「寶貝在瓦器裡」的安慰和提醒,卻出乎意料地適切。多少次,面對客觀環境的難處,面對一些人的不理解,面對個人的軟弱時,這段經文讓「瓦器」再次肯定內裡有寶貝,靠主勇往直前就好;設若能在相關研究範圍稍盡綿力,經文也同時警告「瓦器」慎防身份錯亂,認定能力的源頭乃是寶貝,不是瓦器。

豐盛之旅也是感恩之旅。這瓦器不僅有寶貝在裡頭,也滿滿盛載上帝和人的恩情。篇幅有限,只能簡短言謝。

謝謝梁家麟院長悉心的教導,即便在百忙中仍毫不介意抽空指導論文;而每次的學習和討論,都讓學生獲益良多。恩師在課業以外給予的關心和鼓勵,也一一銘感於心。

謝謝邢福增老師,在檔案資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兩位恩師多年來的教導,一生受用,在此一併致謝。

謝謝劉義章老師和黃玉明老師,不時關注論文的進度;一旦發現相關的研究資訊,總是第一時間告知。也謝謝母院師長和教會兄姊,片言隻語的鼓勵、愛心的代禱,猶如涼水滋潤人心。

謝謝外子天逸,在各方面給予無限量的支持和鼓勵,讓筆者無後顧之憂,得以順利完成學習。外子在牧養事奉上恆常面對挑戰和艱難,但他對「寶貝在瓦器裡」的信念和實踐,成為筆者的榜樣和動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致謝:感謝上帝。這一路走來,從未間斷地經歷祂的保守和愛顧。上帝永遠是我們感恩最大的對象和理由。

原載於《建道通訊》176期,2014年7月,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