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追夢之旅 / 葉思娃

時光飛逝,一年兼讀的「青年生命導向課程」就這樣修畢了。筆者在課程完結前訪問了十位同學,回顧十段對話,彷彿看了十個青年尋夢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很奇妙,每一個故事都由上帝執筆。

這一年來,大家對夢想或上帝的計劃有不同看法。阿湛說「以前只會等待上帝掉個事想給我,或翻開聖經就有明確的指引。」經生命導師的引導,現在懂得「不只思想自己的前路,而是思想上帝在計劃裹給我甚麼位置。」的確,大家在這計劃裹各有位置,難以在一刻間透澈領悟,唯有多思考怎樣為上帝走前面的路。正如雅文所領會:「需要一路尋求一路摸索……沒有人能知道哪條路正確,學習每一步都是信心並倚靠上帝走。」

「不只是有calling做傳道人或牧師才可以讀神學,平信徒去讀會讓自己多認識信仰和眼界大開。」淺嚐讀神學的滋味,雯雯嚐到的是從心而來的主動追求信仰。一個基督徒要在紛亂的世界持守信仰,不得不進深認識上帝和祂的道,並且以聖經的角度看世界,正如阿橋認為:「世界上除了心理學、社會學等角度外,看每一件事也可從聖經的角度出發。」眼界得以擴闊,筆者相信是由於這一年來大家衝開了固有的學習和生活模式·畢竟,在神學院的學習及與人相處之道,跟教會裏的主日學和團契大相逕庭。

一年的兼讀課程看似較輕鬆,可是,當中也有不少困難,因為大家都是下班後趕來上課,而且也要交功課。「記得第一季尾要交project,同時也是公司最忙碌的日子(那時是年尾),有一天我拿資料給同學時,眼淚不禁流下……」綺玲回憶着說。工作加上功課或許是雙倍的壓力,然而,上帝賜予的卻是無限的力量!美紅這樣說過:「最困難的就是趕功課的日子,臨近deadline時更加要求上帝給勇氣和力量衝衝衝!最後必能完成。」另一個困難定必是「疲累」,「也會想過『不如返屋企啦!』,但感恩的是從來沒有翹課,而且大部分上課時間都有精神!」培恩一再強調憑信心去試,最後能夠克服「疲累」這困難(聽這三位姊妹分享時,筆者記起她們的project賺得老師不少讚賞呢!)

在全班十一位學員中,阿賢在第二季才加入,與我們見面—兩次就很熟絡,「因為大家有同一個事,所以很快就能融入小組。」原來,夢想是具「傳」「染」性的。

十一位青年能夠這麼真誠相處,並且互相感染和鼓勵,大概是因為從第一次開組已便學會不去judge(判斷對方,學會尊重不同的意見。又或如啟明所說:「生命小組是敬拜的團體:因着耶穌同敬拜,因耶穌蒙慈愛………」(他差點兒把歌唱了出來!)

最後,有一件事一定要在此分享,就是我們的whatsapp group。才認識不久,我們每天都在羣組說句「早晨」,或分享經文或打打氣。筆者不得不引雅文的話:「我們比一般男女朋友更親密,每天分享瑣碎事、講句早安更叫人感到窩心。這一年裹有這班弟兄姊妹緊密同行,無論是開心的就是不開心的都彼此分享、分擔:被此禱告與支持。」我們如何一起禱告呢?很多時都會由啟明在羣組發出一小段禱文帶領,然後大家就在香港的不同角落齊心禱告!

「十個青年的遠景和目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鼓勵和推動力,叫我去思想如何在職場上見證基督、傳福音。」——綺玲

「弟兄姊妹的目標和遠景(做牧師、宣教)推動自己要認真尋求及追求成長。」——阿湛

「雖然大家的召命不同,但在開組時彼此會給予不同的意見,讓更我確定去take one step forward。」——培恩

「大家gather一起時就好似有催化劑的作用,一步步向着夢想進發。」——美紅

「一起去讀書,一起去為主來夢想,非常實在的感覺!使我更加渴望去追求。」——星

原載於《建道通訊》172期,2013年7月,頁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