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強的信心/梁家麟
耶穌在路加福音十八章1至8節,説了一個關於禱告的比喻:某城裡有個官,原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既不懼怕上帝,復不尊重百姓,剛愎自用。城裡有個寡婦,屬於弱勢群體,由於有個欺負她的敵人,所以便常到官那裡,要求給她伸冤。官多次沒有理會這個婦人,婦人卻鍥而不捨,一直纏磨他。後來他想:他雖然沒有憐恤婦人的心,但若給她纏磨下去,也是麻煩不絕的,便為婦人伸冤了。
耶穌將比喻應用到我們的禱告態度之上:「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説的話。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祂,祂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寃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6-8)
時窮節乃見,困境顯信德。上帝往往藉各樣艱困,考驗我們對祂的信心。事實上,最大的考驗不在困境本身,而在於上帝的緘默。面對困境,我們向上帝發出求援的呼籲,卻聽不到應答,我們對祂原本有的信心便受到動搖。
我們首先懷疑現實困境是否就是上帝的應答,簡言之,這個困境是祂一手促成的,祂是刻意使我們受苦的一位,所以求祂解窘也屬徒然。上帝成了我們的迫害者和對頭人,不復是我的救主。我們其次懷疑上帝的慈愛和公義的屬性,祂或是沒有能力為我們解窘,或是不願意這樣做,兩者皆使祂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受虧損。最後我們徹底懷疑上帝的存在,懷疑我們是否信錯了對象,是否值得另投明主。
我們先懷疑與上帝的關係,繼而懷疑祂的性格,最後懷疑祂的真實性和獨一性。
上帝藉祂的緘默來考驗我們對祂的信心,迫使我們將信仰扣定在過去而非當下的經驗之上,扣定在對上帝的客觀認識(譬如執著聖經的教導和應許)而非主觀體會之上。我們要將心中的信仰與當下的經驗硬生生分開,將信念與現實分開;這不是説我們全然否定現實的真實性,卻是否定現實的壓倒性與必然性。「即或不然……」
這樣的信心是否不正常與反理性?確實如此,信仰總是有超理性與反理性的成分,就是説無法為理性充分且合理解釋的部分。耶穌在比喻裡,將上帝比附為那個不講情理的官,也顯示這種不合理的意味。曾有人將宗教信仰與精神病相提並論,指出兩者有許多共通的地方;超越現實的頑強信念,是其中一個雷同處。
上帝渴望我們長久而晝夜呼喚祂,祈禱至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懷著信念至見祂面的地步。
信仰是不能承受過度的懷疑反覆,信仰是不能受困於當下的體驗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皆有其限制。
「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
原載於《宣訊》54期,2004年6月,頁4。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