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1 月 1 日
從「受苦」看腓立比書抗衡羅馬/葉應霖
腓立比書是一封以「政治上的對抗」為題目的書信。藉賴「社會修辭評論」,筆者將驗證腓立比教會各類敵人的身份,並展示保羅的修辭策略,是如何透過建立另類的πολι´τευμα(政治實體),刻意對比以耶穌基督及羅馬帝王為首的兩個羣體,並以「受苦得平反」的神學思想,去詮釋教會的受苦遭遇。…
2013 年 1 月 1 日
評估艾查之五旬宗詮釋學/廖炳堂
艾查提出文法歷史釋經方法乃五旬宗運動在四十年代起「福意派化」的產物,實質上損害了五旬宗及靈恩運動的本質。他借助後現代的後批判敍事詮釋學,倡儀一套可以真正合乎五旬宗運動身份和特色的聖經詮釋進路。…
2013 年 1 月 1 日
潘霍華論戰爭對教會介入公共議題的啟迪/李文耀
本文有兩個要旨:(1)以戰爭作為切入點,探討潘霍華的倫理觀有何轉變和特色;(2)借助潘霍華的分析,思考教會應否及如何介入公共議題的問題。本文點出,潘霍華在不同的時期中對戰爭有不同的看法,然而在處理問題的進路上基本是沒有轉變的。…
2012 年 12 月 1 日
超前與墮後:本土釋經與神學研究/梁家麟
本書匯集了作者五篇與本土釋經及神學研究有關的論文,每篇都從教會、宣教和牧養角度,分別論述「華人基要主義基督徒的靈意解經」、「華人時代論者對千禧年國度的理解」、「中國近代教會史裡的本色化與福音化討論」等五大課題。…
2012 年 12 月 1 日
職青的靈性生活(下)/董智敏
營造空間,使用「經驗學習法」(Experiential learning),讓職青有第一身的嘗試和體會,從而「觸發」他們對靈性生活的投入和興趣;加上「反省式學習」(Reflective……
2012 年 11 月 1 日
職青的靈性生活(上)/董智敏
從在學至踏足社會工作,職青面對一定的人生挑戰。在這轉捩點,教會的牧養對他們是有一定的重要性。然而,職青是教會嚴重流失的一群︰除了工作忙碌、感情問題、肢體關係等原因,靈性生活的需要,也是教會須關注的。讓我們先了解香港現時職青的獨特之處,再談靈性牧養的回應。…
2012 年 10 月 1 日
【院長的話】給成熟奉獻者的忠告/梁家麟
環視香港乃至普世華人教會,踏上全職傳道與宣教之路的弟兄姊妹,年齡有愈來愈偏大的趨勢。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獻身傳道的人都在十七、八歲之間,國內一些神學院迄今仍有入學新生不逾二十五歲的規定。…
2012 年 9 月 21 日
擴張我的境界/張美薇
二○○六年在教會草擬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裡,便把擴堂放在計劃的首兩年,植堂則放在計劃的末後兩年,把兩者進行的時間隔遠一點。......到二○一○年底,要定新一年的年題時,植堂及擴堂仍是茫無頭緒......…
2012 年 8 月 1 日
營外就主,突破事奉的框框/梁家麟
教會事工最大的危機莫過於格式化,牧養事奉最大的危機莫過於格式化。許多時教會的所謂保守,其實是因循拒變,在心理上依附了某個格式,且認定這格式是不可改變的,千年如一日。歸根究柢,思想和心態上的格式化才是問題所在,這跟保羅説的臉上雖無帕子,心中卻有帕子異曲同工。…
2012 年 6 月 1 日
廚房靈修學:與神同行的勞倫斯弟兄/廖炳堂
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 1614-1691)在靈修歷史中很傳奇的人物,他甘於卑微,一生在修院當雜工的小弟兄(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