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堂會牧職事奉與神學教育 / 蕭壽華
2002年9月,「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出版了「廿一世紀教會牧養與挑戰——九九香港教會普查報告及回應」,讓香港眾教會更清楚了解全港教會的整體情況。其中列出教牧同工離職的數字,情況十分值得關注。
調查顯示,全港教牧同工的在職年期,三分一在兩年或以下,三分一在兩至六年之間,只有餘下的三分一在六年或以上(頁25)。這些數字反映出,香港教牧同工在同一所堂會內的任期普遍不長。另外,1994至1999年內離職的教牧有1201人次,若人次等同人數(同一個人可以在五年內離職多次),則離職人數便佔1999年全港受薪教牧2579人中的46.6%!(頁66~67)在五年內離職比例之高,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信徒領袖與教牧關係的轉變
教牧轉職頻密,深深影響信徒領袖與牧者之間的信任關係。教牧同工在轉職的過程中,不免有些不愉快的經歷。當轉往另一所堂會服侍時,他或許還帶著過往的傷痕和對信徒領袖的負面印象。同樣地,信徒領袖也會不自覺地把對離職牧者的負面感受,投射在新牧者身上。「不知他是否同一類傳道人?」「他可能也是那麼斤斤計較的!」就是這些負面經歷的包袱,令彼此間需要更長時間相處、認識,改變固有的印象,才可以重建信任的關係。若稍稍欠缺客觀的觀察與忍耐,便可能叫教牧再次轉職,隨之產生連連不斷的惡性循環。
堂會長久沒有牧者領導,執事會主席便要擔起教會整體的領導工作。若牧者職位懸空太久,堂會便會建立起一套信徒領袖治會的系統;縱使日後覓得新牧者,他也可能因未能適應這模式而在短期內離去。
另一方面,倘若牧者的地位在堂會逐步降低,當執事要聘任新牧者時,便會不自覺地出現了「找僱工」的心態。「事情總要找人做!」「要小心考核他的表現!」「必須定明契約,以保護教會!」不少聘牧小組只會查問應聘者的工作技能(例如:「你在這個處境會怎樣應付這群少年?」「你用甚麼管理模式領導教會?」等),而不再留意辨察應聘者的屬靈狀況,以及他對牧養職分的呼召。即使牧者接受聘請,也具備美好的靈命,但如果執事不讓牧者發揮屬靈上的領導,教會至終仍是難以建立起來的。
神學教育——從生命成長開始
有人以為讀神學是多吸收神學知識,多讀聖經。其實,讀神學最重要是生命的成長與改變。主耶穌指出猶太人研習聖經的最大錯誤是:「你們查考聖經,因為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約五39~40)神學生若只會掌握神學與聖經知識,卻不能謙卑來到主面前,承認自己生命的瑕疵,切實地遵行聖經的教導,那麼他的生命始終不會有甚麼改變。純課堂式神學教育的最大限制,就是學生生命的改變完全靠賴個人在聖靈裡的自我省察。惟有在具體的人際相處中,藉著屬靈群體和同工的砥礪與規勸,神學生個人的盲點、偏執,才會被顯露出來,得以糾正。
神學教育要向學生傳授正確的真理和知識,訓練他們以聖經檢視自己和別人的生命,使生命得以成長、改變。在這蛻變的過程中,小組和群體生活是至為重要的;若同時有良好的牧者從旁引導,他們就更能省察自己,學習包容別人,憑愛心勇敢的去「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因此,為培育今天香港所需要的牧者,屬靈群體生活和屬靈導師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尤以前者為關鍵。著名基督徒心理治療師加爾 (Larry Crabb),在他1997年出版的著作Connecting: A Radical New Vision中表示,二十五年的心理治療工作經驗改變了他治療心理失衡的基督徒的方法——從個別約見轉為在基督徒小群體內輔導。他說,倘若身體的一部分出現問題,其他部分的養分便會流向該部分,使之痊愈。因此他相信教會必須讓每一個信徒都與教會內其中一個小群體有緊密的連繫,使他在其中經歷成長與醫治。同理,今天香港的神學教育,也不能脫離基督徒的小群體。
神學生的牧養
神學院應有一些老師專注研究與寫作,為教會整體的成長尋求出路與突破,也需要一些老師更多投入課外牧養神學生的工作。香港社會的道德環境正經歷急劇轉變,極多家庭出現婚姻、健康、家人不和及財務破產等問題,不少神學生亦因這些問題備受困擾。此外,社會上的色情資訊,也是神學生要面對的情欲試探。在這一切艱難中,如果神學生能獲得適切的牧養,他們不單可以經歷成長,也能在得勝之後懂得牧養面對同樣困擾的信徒。否則,他們即使順利畢業,也會因個人生命的缺口而不堪一擊。
培育堅定愛教會的心志
神學院要幫助同學更具體地學習各樣牧養技巧和治理教會的方法,讓同學認識今天香港堂會的「牧養生態」,為回應不同的處境而作好準備。另外,神學院也要幫助學生從研讀教會歷史、聖經教會觀,及默想主耶穌為教會捨己的不同層面,建立對教會更深刻的愛與委身。神學生不單要懂得牧會,更要深切體會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祂寶血所買贖的。服侍主的人要隨時準備為教會「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只因主曾吩咐我們要愛祂的教會,甚至為教會捨己。當要應聘進入一所教會時,服侍主的人必須清楚知道是出於神的呼召,而不是為爭取經驗、發揮恩賜、一展抱負,甚至求職維生。若知道是出於神的引導,便要忠於神的託付,在各種困難中堅持良善,忍耐眼前的困難,順服神所容許的困局,努力耕耘,建立祂的群體。
面對香港堂會當前的處境,神學院須加強實習督導、小組研討、個案研究等,以增加神學生的牧養經驗。與此同時,支援畢業同學的成長也越發重要,神學院應該調配人手,了解畢業生在牧會時遇上的困難,給他們提供適切的在職培訓,以及可以坦誠、安全地講述事奉苦與樂的機會。要剛畢業的神學生堅持牧養事奉,不輕言放棄,這些支援工作都是極有價值的。
願神憐憫香港教會,興起新一代敬虔、忠心的良牧,縱使風雨飄搖,仍是不屈不撓,堅持牧養基督的教會。是的,神恩浩大,祂仍深愛祂的教會。
原載於《建道通訊》132期,2003年7月,頁2-3。
Latest Articles
敘神敘人之爭:腓立比信徒的身份塑造與靈性追尋/葉應霖
2024 年 8 月 7 日
建道通訊216期
2024 年 6 月 1 日
【院長的話】勇敢面對「新」時代:要為主興起「新團隊」 / 蔡少琪
2024 年 6 月 1 日
Highlights
【公告】資源庫試用
2023 年 8 月 30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