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基礎——爾當以所信至聖之真道自建 / 張慕皚
建道神學院的院訓來自猶大書20節:「親愛的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這裡的真道就是初期教會使徒的教訓(徒二42),而這信仰來自主在世上的教導和聖靈的默示(約十四6、17、26,十六13),初期教會這信仰的特點,就在於生命的建立。聖經的真理是生命之道,神賜下祂的話語的主要目的,不是供人作思想上的探討和研究,如古希臘的哲學(徒十七21),也不是一種只供少數人領受的祕密知識,如昔日的諾斯底主義。神要求人順服和行道,因為知而不行就像在沙土地上建造房子(太七24~28),只知道及傳講神的道卻不去遵行,而所做的恰與神的道相違背(作惡)的人,更是主所唾棄的(太七21-23)。
神賜下祂的聖道,為了叫人得著新生命,也為了重生得救的人因遵行神的道,活在祂的旨意中,因而生命不斷成長以至成聖。這就提醒我們,讀神學是甚麼一回事:讀神學並非進入神學院學習如何查考聖經、如何教導里經那麼簡單。若神學院只能訓練一群懂得釋經、有正確神學思想,及有傳遞信息技巧的傳道人,當日後這些傳道人進入教會時,便只能帶來現代的「没有生命的正統派」(dead orthodoxy) 。
猶大書20節提醒我們:神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訓練一群懂得如何以神的真道建立自己生命的屬靈領袖。這些被神的道所改變,能夠「道成肉身」,活出基督的傳道人將進入教會,藉著身教和言教,以生命影響生命,帶領信徒用生命傳講神的福音,並且在文化中產生光和鹽的作用,這才是神學教育的真正目的。在這方面,錢伯斯(Oswald Chambers)說得好:「神沒有給我們一個品格,祂給我們祂兒子的生命。我們可以不理祂,拒絕順服祂,但我們也可以順服祂,將我們的思想和憧憬都降服在祂的帶領下,以致耶穌的生命可以藉著我們血肉之軀彰顯出來。這不是從地獄得著拯救的問題。而是得著拯救並在肉身中流露、彰顯神兒子的生命。我們的責任就是保守自己成為一個配得彰顯神的人。」這就是神學教育的目的,也是傳道人一生所追求的。
讀神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到神學院學習事奉的知識和技巧,然後滿腦子帶著一生受用的知識離開。神學教育的目的,是叫神學生畢業的時候,懂得一生都以神的真道自建,常常尋求自我增值,成為一個「道成肉身」的傳道人,在教會和社會中用生命傳揚福音,建立別人的生命。以真道自建的生命,是成功事奉最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生命」是傳福音和宣教的策略——福音要傳遍天下,神的方法是興起一班見證人(太二十四 14;徒一8),就是一班經歷神的人,用生命去見證救恩的寶貴。
2.「生命」是教會牧養的策略——主耶穌來世,透過身教和言教栽培門徒的生命,只有言教而沒有身教是失敗的教育,更是反教育的教育。因此雅各告訴我們,只有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鬼魔也相信神,但卻戰驚(雅三19、20),這就是没有生命的正統派思想。跟隨和效法是最有效的學習模式,也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的牧養榜樣(彼前五3)。
3.「生命」是敬拜更新的策略——倚靠敬拜形式和詩歌的改變去更新敬拜的,只會帶來一時的興奮。但透過神的道建立生命和改變生命,從而更新敬拜,才是敬拜更新的正途。因為活在神旨意中的生命,本身就是敬拜(詩九十六9;箴十五8,二十一3、27),還有在生命中經歷神愈深,就愈懂得敬拜神,以熱切興奮的心「唱新歌」,就如馬丁路德所說:「認識神就是敬拜神。」
4.「生命」是社關的策略——主耶穌改變社會和文化的策略,就是讓在真道上自建的人,活出登山實訓上的八種美德,進入世界去作光和作鹽。愛神的人才懂得愛人(約壹四20、21),成為別人的鄰舍。在好撒馬利亞大的故事中,祭司和利未人雖然都是滿腦聖經知識的宗教領袖,但卻只有信心,沒有行為。他們不肯關心社會裡有需要的大,雖有至聖的真道,卻沒有以至聖的真道自建,没有社關的生命。
5.「生命」是教會領導的策略——領導即推動人去完成目標的工作。領導最有效的動力是榜樣的動力,就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動力。大衛為推動建殿的工程,便把自己捐獻的榜樣擺在會眾面前,成為最有效的動力(代上二十九1~5);基督道成肉身,為了要將神的道活出來,成為我們的榜樣(太十-29);保羅呼籲信徒要效法他,因為他是效法基督的(腓三17;林前十一1)。
6.「生命」是有效事奉的策略——世界的工作講求「業績」,而神的國度裡的事奉,卻講求「結果子」。業績可以憑努力、策略,甚至可以不擇手段來產生;但要在事奉上結果子,除了努力和策略外,最關鍵的因素是生命的成熟。沒有生命不能結果子,壞樹結壞果子,好樹才能結好果子(太七17~19),熱心愛主的生命,自然多結好果子(林前十三1~3)。
7.「生命」是教會資源增長的策略——教會事工的發展需要金錢的配合,當信徒不能盡力捐獻時,教會的工作必然受阻。信徒在金錢奉獻上沒有盡力,反映教會在牧養上未做好工夫,以致信徒遠離神,心不在教會,因此主耶穌指出:「你的財寶在那裹,你的心也在那裹。」(太六21)熱心愛主及成熟的生命,必能在金錢的奉獻上流露出來(林後八1~5),金錢奉獻也是信徒靈命和教會興旺的一項指標。
結語
讀神學就是進入神學院學習如何以神的真道造就自己,而不是要得著填鴨式的教育,神學生在這方面能主動追求。老師的角色便是裝備神學生,讓他們離開神學院後,懂得如何使自己的一生,都能以真道自建,就如主耶穌一樣,以生命栽培生命,藉身教和言教領導教會,牧養神的羊群。
原載於《建道通訊》137期,2004年1月,頁2-4。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
Latest Articles
[電子書]困境與抉擇:「建道研究中心30週年誌慶」跨學科研討會論文集/廖炳堂、倪步曉主編
2025 年 1 月 2 日
一篇特稿:好好事奉主! / 梁國強
2025 年 1 月 1 日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