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改革從內在激情開始——祁克果/李文耀
祁克果(Søren Kierkegaard, 1813-1855)是個充滿爭議性的人物。假如他仍活在世上,相信有不少基督徒會覺得他很麻煩,因他常常寫作批評教會這樣不是,諷刺教會那樣不好。然而,若我們認識他多一點,卻又會被他的信仰熱誠和洞見所激勵。祁克果曾說,面對耶穌基督的邀請,人只有兩個選擇︰不是相信他,就是被他冒犯(one must either believe or be offended)。而面對祁克果的言論,人亦只有兩個選擇︰不是贊同他,就是被他冒犯;他的出現,總會逼使人在認清真相後作出選擇,分歧因而難免。不過在他看來,當教會愈來愈走向「建制」、「成功」及「全國化」的時候,分歧、鬥爭和各行各路,卻成為挽回基督信仰真正面貌的必要手段。
祁克果對國家教會有許多不滿,但骨子裡還是相當熱愛教會。他從來沒有捨棄教會,或企圖把信仰簡化成個人與上帝之間的事情。他針對的不是教會本身,而是教會作為一個與政治、社會和文化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體制、既定的秩序(an established order)。在龐大複雜的宗教體制裡,當人成為信徒已變得自然、容易和合情合理的時候,「成為一個基督徒」卻變得愈來愈艱難。可以說,「成為基督徒有何意義」是他畢生努力解答的課題。
祁克果一直強調,基督信仰是關乎個人內在、主觀的事情。基督信仰當然有客觀真理的一面,但不停留於此。「成為基督徒」的困難,源於信仰既有的弔詭性,也在於外在環境對認真跟隨基督者的壓迫。於是,當人立志要成為基督徒,在他裡面就要具備超越理性的信心和敢於冒險的激情。國家教會的問題在於,把一切關乎信仰的事情變得自然和合理,使之失去既有的主觀和內在性。在這情況下,教會惟有維持在交戰的狀態,才能成為真正的教會。「好戰的教會」(militant church)是由真正跟隨基督的人所組成。他們對耶穌基督具有個人的信心,願意一生效法基督,全然獻身在祂的路途上,願意為基督信仰捨己、受苦,從來不期待在社會中得到別人的稱讚、認同和尊敬。
在這個世界,只有「好戰的教會」才與基督的生命、路途相符。耶穌基督一生過著低微、不尊貴的生活,被人厭棄、出賣、戲弄、嘲笑及殺害,然而,這就是通往真理、生命之路。在祁克果眼中,信仰是關乎一個成為的問題(a matter of becoming)。接受真理的意思就是去成為真理(to be the truth),讓真理塑造基督跟隨者的生命。因此,教會是一種生活方式,是與世俗文化存在一定的對立。丹麥的經驗告訴我們,當教會看似成功地打進到世界時,她其實是被世界征服了。祁克果提醒教會,要常常跟世界保持批判性的距離。「好戰的教會」當然不能完全涵蓋教會的整個意義,但作用在於突出信仰有好爭辯(polemical)、去成為(becoming)及終末性(eschatological)的特質。
註︰本文改寫自拙作︰《戰鬥或共融︰當代神學家的教會論》(香港︰建道神學院,2017),第三章。
原載於《宣訊》第217期,2018年1月,頁3。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李文耀
神學系副教授
Latest Articles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建道通訊217期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