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休老師分享】鄺炳釗牧師 / 筆錄:黎富康
訪問:吳國安博士
筆錄:黎富康
吳:鄺牧師,謝謝你接受訪問。自1993年開始你在建道服侍,一眨眼已差不多二十年了,人生其中一段很精彩的時間都在建道服侍,當初是怎麼樣來到建道服侍呢?
鄺:我是建道1969年的畢業生。讀書時已希望有機會返母院事奉。1975年,我任教於中國神學研究院(簡稱「中神」),當時中神院長滕近輝牧師也兼任建道神學院院長,我向他表達希望回建道的意願;1976年開始我回母院作部分時間教學(每星期一個下午)。1993年1月,我再向當時的院長張慕皚牧師表達心願,同年9月便成為全時間的教師。
吳:你在建道的任教其實早於七十年代已經開始了。在悠長的服侍過程中,有哪些較感恩或較難忘的事?
鄺:因我很想在這裏事奉,這已成為很強的推動力;要感恩的事多不勝數。
第一,我為建道的同學感恩,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很好的學生,我很欣賞他們對神的奉獻及委身:特別是不少對宣教、內地事工有負擔的同學,他們很有心去事奉。能與他們一同學習,確實喜樂。
第二,我為建道的同工感恩,大家都可以坦誠溝通,又沒有特別的爭拗,或是不快。我完全沒有感覺到在建道有勾心鬥角的情況,這是很美麗的事。此外,一些我曾教授的學生學成歸來,回到母院一同共事,看他們青出於藍,我非常欣喜。第三,我為建道的領導感恩。自1993年至今,經歷兩任院長的帶領,他們都讓各同事盡情發揮恩賜才能,給予我們很多發展空間。因此覺得能在建道事奉真是很開心。
鄺:說到難忘的經歷,自然便想到1993年返回建道之初便遇到制水。我們拿着水桶排隊取水,互相幫助,感覺很好。另一難忘的,便是每當同學生病、或是同學家中有事情發生,其他同學互相關懷、照顧,真令我印象深刻。當然,同學、校友亦一直很關懷老師。最難忘的就是一次乘船,遇見一位女同學,和她聊天,我問她到哪裏去。她說去醫院。我才知道她原來患上癌病,正接受化療。她面對重病仍然很鎮定,沒有申請停學,免得影響學習。我們一同在船上祈禱,她那種平穩安靜的神態,至今仍記憶猶新。
吳:鄺牧師剛分享的經歷,我也有同感。我來到建道還不滿一年,你所談及的,包括同學們之間的相處、老師們之間的情誼、甚或是院長給予老師們的發展空間等,跟我所感受到的很相似;甚至乎從同學們那些不經意的鼓勵,就是在我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都有類似的體驗,我想這是給我很大的鼓勵。
在你今年好幾次的退休分享會中,每次都提到同一句說話:「如果可以再選擇一次的話,還是選擇事奉神這條路。」我想你這麼說,並不代表過去多年的事奉生命無風無浪,當遇到比較大的困難或挑戰時,可否分享你如何面對?
鄺:我曾面對的困難不多。最大的挑戰是平衡自己想做的工作和學院需要我做的。有時兩項工作未必都一樣,例如我喜歡上課以小班教學形式進行,多討論及對話:但從學院的角度來看,有時要安排大班教學,讓更多人學習。另外一個挑戰是同學要處理繁多的事務,如教會實習、佈道團、家庭或戀愛等,可能沒足夠時間做好功課,如何幫助他們在學業上進步,我也不知怎樣做才最合適。作為一個老師,我們要考慮學院各方面的需要更多於個人想望,要學習順服神,把自己放下一點兒。無論是前任或是現任院長、副院長,他們為了學院的需要,往往做着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譬如現任院長放下了擅長的學術研究:現任副院長對講道學的研究很有抱負,卻要肩負學院沉重的行政及人事工作。這些都提醒我需要多學習從學院的角度出發,平衡要處理之事情。
回想過去,我最大的遺憾便是自2003年不再擔任全時間教學工作。自始與同學溝通的機會減少了。神學院的老師需要多花時間關心同學,參與同學小組多作溝通。
吳:你的分享也給我一個提醒,不管是學院在教學、課程或是參與同學活動上等等的要求,如果從較長遠的角度來看,確是上帝給我們一個特別方式去幫助我們保持平衡,可能上帝也知道我們若只偏重某一部分,就不夠平衡。
記得在學院內的榮休歡送會上,你曾提到一個老師在整個教學的生涯中,只能夠在退休時使用一次特權,就是公開地講述同事們過去的有趣事情。其實,你是希望藉那機會表達對他們的欣賞、感謝。對於新進的神學院老師,又或是即將進入神學院的同學,很希望從你身上得到一些經驗傳承,請給我們一點提醒。
鄺:其實沒有甚麼特別的提醒,我覺得事奉是恩典。能夠在神學院裏事奉,是更大的恩典。因為在神學院事奉,比牧會簡單得多;又可以透過教學相長。覺得作為神學院老師,第一,應常存感恩的心。第二,神學生絕大部分畢業後都擔任牧會工作,故新教師週末能參與教會的牧養工作,甚至固定於一間教會協助,可更明白同學畢業之後所面對的實際處景;這是值得每位新同工考慮的安排。對即將入神學院的新同學,我盼望他們謹記:每一間神學院都有她本身的長處與短處。盼望同學們多欣賞學院好的地方,不要只着眼於不好之處。我一生引以為榮的一個身份,就是「我是建道的畢業生」。
對老師及同學,我盼望他們一生都不要忘記靈性上的追求。因為我們面對很大的試探,就是完全靠自己的才能,達到別人眼中之成功;但可能在神的眼中,這些成就卻如聖經所說———「草木禾稭」。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一生都不要「只是」靠自己的才能,忘記了與神建立緊密關係,從祂支取力量去事奉,我們所做的是屬靈的事,是天國的事工。
吳:不少老師也期待有退休的一天,對於這個「還未有實現的一個未來」都一直盼望着。可否跟我們分享你退休後的計劃?退休後第一天會做甚麼事情?
鄺:退休後第一天我主領了一個退修營,因為那是之前答允的,此外便是出席一些會議。退休後我可以有多一點時間作個人反省、安靜及寫作,週末繼續參加教會的事奉;也希望可多花時間寫作,因自2003年事奉重點有一些轉變,我很少寫作。當然,退休就是不用上班,時間比較自由,可以前往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國內)從事培訓;我沒有手提電腦和i-pad,離開香港會更安靜和專心,不用閱讀或回覆電郵。
吳:最後,我也藉這個機會向你表達個人的感謝。還記得剛搬進這辦公室沒多久,一天傍晚,你就來敲門問候我,更送我一張SIM卡,讓我感受到你那細心的關懷;後來我太太需找工作,你也提供了不少資訊和寶貴的意見。作為一位新進的老師,得蒙你的關懷,實在是銘記於心,感謝非常。
原載於《建道通訊》168期,2012年7月,頁6-7。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