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分享】訪韓外篇 兩性關係 —「工作假期」的體會 / 潘智剛
我早已超過了申請「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的年齡限制,但所牧養的職青團契,這幾年間成功外出甚多!趁這次外訪韓國之便,加插行程探訪兩位「工作假期」團友,了解其中生活細節體會,成了這外篇的由來。
兩位團友帶我到有韓國銅鑼灣之稱的「新沙」,是年青人朝聖地,那裏有着不同本土及進口的時尚品牌,店內外裝潢滿有自己形格,還設有特色CAFÉ,展露了年青人「我有我自在」的生活形態!到了一間Tasty Road(香港譯「滋味行」)介紹過的餐飲店。先是用餐及飲料的地方分開了,佈置格局完全不同,讓人客有耳目一新之感,不像在同一食店內。先到用餐的地方,發現餐牌中多是二人餐,另附加個別小吃。追問團友何解?那是時下食店促銷方法之一。相信看過韓劇的你不難發現,當中不乏錯綜複雜的感情線,亦慣例用上最新的韓國高科技產品製造氣氛,是典型韓劇模式。對於兩性交往想搞清楚的都是一份「感覺」!一份似是而非、似有還無、搞不清的曖昧感覺!食店抓緊這份「感覺」,創作一些二人餐,讓有心者能捕捉時刻借意表達!
不過,團友表示現實中往往不是如此,從她們的同學及同事中了解,用餐者不一定是有心者,他們可以真的是想試新菜色而已!然而在「試菜」過程中,每有不一樣的體驗。因為時下兩性關係含糊,試餐時不難發現本身不是情侶的友人,卻出現了彼此餵食的行為!相信觀賞韓劇的你,也會看過這樣的情況,就是那份搞不清的關係,成為現實的行徑。承認那只是個別觀察而已,但團友在「工作假期」中的體會是真實的,也是相當寶貴的體會。
新沙這個地方出名之處,不單是年青人時尚指標,也是整形外科醫學聖地。單是新沙站八個主要出口便有一間整形醫院在外,還有兩間全新的,在地盤外表明在2014年6月建成!雖然沒有到不同地鐵站比較,新沙站的廣告箱佈滿了不同整形的成效及優惠,其中有一個別有用心。當站在廣告箱前的人形圖案,你不難發現你比「標準」人形多出的地方在哪?「外觀在這個城市是很重要的,遠超你想像的重要!」那是團友在這裏的體會。
從2012年,韓國起進入適婚年齡的男性激增,「新娘難求」的現象已經出現。韓國統計廳的《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對適婚年齡層(男性28至32歲,女性25至29歲)的人口調查推算,2013年每100名女性對應的男性為123名,2014年為119名,即2013年進入婚齡的韓國28至32歲男性比他們的結婚對象——25至29歲女性多34萬人,2014年分別比女性多27.5萬,因此,「新娘難找」將會持續。團友工作間的體會,是相貌出眾的不乏鑽石級追求者,外觀才是離開營役工作的王道。
雖說近年一大半女性都擁有大學以上學歷,但為進行入職面試前而選購「外觀美形」服務,仍大受女性歡迎。由於所花費用可大可小,亦不是一般未入職者能負擔,加速了借貸服務加入戰場!團友分享工作間有不明文先例,借貸多少以相貌衡量,相貌出眾者意味賺錢能力高,還款能力有保證。但其實貸款愈多整形愈多,結果已是「人面全非」,真的值得嗎?「那不只是風氣,也成了一種常態!」這也是團友工作間的體會。
婚姻是職青的關切點,與韓國大學的外地生對此多作了解,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韓國人都保留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韓國女性在婚後都會堅守自己的家庭崗位,相夫教子。然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更願意選擇同居,而不是結婚。韓國大學生的同居現象日益普遍,他們選擇同居,有的是先嘗二人滋味,有的是為了節省開支,但其中電話費用卻省不了。同居的大學生常常在室內安裝兩條電話線,有各自的電話號碼,為免家長打電話時發現。事實上,韓劇中不乏同類劇目,其中連續劇《屋塔房小貓》(中譯《閣樓男女》)在韓國收視率達33.7%,更是掀起了關於婚前同居的爭論。
但要進一步的關係,真的如此嗎?劇中一定不會交代王子與公主快快樂樂生活下去的細節……,但我們「凡人」卻一定要面對!韓劇裏的女生感覺較強勢,自我意識較重,她們不完全會跟着男生走。可是現況中,女生跟着男生走的很多,女孩子也較溫柔,與劇情不相近。劇本終有完結的一天,活在憧憬是不能持久的,總有一天是會醒來!若是在這社會、媒體薰陶下的我們,對於兩性的情感,最磨人就是兩性深入認識的問題,接受與否是步入另一階段的樽頸!
「結到婚」與「結好婚」是兩種很不同的狀況。「結到婚」不一定愉快,「結好婚」也不一定沒有爭吵!重點是學習彼此認識,坦承接受對方不是。結婚,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結果,乃是接受、容許對方有改變的空間,甚至接受一個改變不來的現況,那就是愛的表現!貴為亞洲基督徒比例最高地方的韓國,職青群體信主比例是最少的,但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主愛在兩性關係的具體表現。這次訪韓之行,順便探訪團友實是美事,也更了解職青面對社會及媒體對價值觀之衝擊。
原載於《建道通訊》174期,2014年1月,頁22-23。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