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專欄】教會生活的「三互」/李耀全

經文 :「弟兄們,我們求你們要敬重那些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裏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人。又因為他們的工作,你們要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應當彼此和睦。弟兄們,我們勸你們,要警戒游手好閒的人,勉勵灰心喪志的人, 扶助軟弱無力的人,也要容忍所有的人。你們要注意,不管是誰都不要以惡報惡,卻要在彼此相處和對待眾人這方面,常常追求良善。」(帖前五 12~15,新譯本)

香港回歸中國的日子倒數起來只不過是二百多天,到時在香港的基督徒便要面對「九七」所帶來新的挑戰。究竟中方所謂「三互」的宗教政策,即「互相尊重、互不隸屬、互不干涉」,又將如何影響香港教會的運作呢?事實上現今不少留港的信徒對前景已是充滿無奈和疑慮,雖然不是完全悲觀,但卻又不敢過份的樂觀。在理智的層面,信徒清楚明白神是掌管明天,因此無須為明天掛慮。但在心理的層面,信徒卻是忐忑不安。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該如何牧養他們呢?

遠在公元五十年左右,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因他們的信仰亦感受到不少的威脅與考驗。使徒保羅便寫信給這一班信徒,藉主再來的教訓勉勵他們,又提醒他們最要緊的是彼此相愛。我們可以把他的話看為教會生活的「三互」,即「互相敬重、互相牧養、互相接納」。

一丶互相敬重

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一間年幼的教會,他們當中的牧者,無論在資歷、經驗及靈性都不如保羅。但保羅卻勸勉會眾因他們牧者忠心的事奉,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並且要「彼此和睦」。

帶領信徒過渡九七的牧者是新一代的牧者,大多數是非常年輕而經驗不多。但這一代的牧者要謹記保羅對提摩太的囑咐:「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清滘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4,新譯本)換言之,香港的教牧同工要以身作則,配受敬重。

今日在港的信徒亦要學習因傳道人的忠心而敬重他們。這班傳道人對前景是如何不一定有答案,但他們是甘心樂意地與你們一同掙扎,一同努力,陪伴你們過渡九七,邁向二千。若教會能上下一心,互相敬重,她便能在這大時代中成為主的見證人,充滿活力和盼望。

二、互相牧養

昔日在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在靈性上、在信心上都有很大的需要,當中有三大類的人: 1. 游手好閒的人;2. 灰心喪志的人;3. 軟弱無力的人,很可能因為社會的風氣,有些人對做事提不起勁,甚至不守規矩,或過份依賴別人(四 10~12) 。另一類人可能因為對主再來的教導不清楚而沒有信心 (四13~ 五 11) 。還有些是在身心靈全面或某一面有軟弱的肢體。保羅清楚認出當時教會群體中不同類型的信徒。

今日香港教會亦要認定我們的對象,在教會內有信心軟弱靈命不成熟,帶著不同創傷的肢體;在教會外特別留意一些隱蔽的群體(hidden people) ,例如社會基層人士,被遺忘不能移民的老人家及近年湧進香港的大陸新移民等。

保羅對當時教會的呼籲就是:按群體不同的需要互相牧養。對著閒懶的人要警戒教導(noutheteo);對著失去信心的人要慰藉鼓勵  (paramutheomai), 對著身心靈軟弱的人要關懷扶持(antechomai) 。

早在一九九三年,楊牧谷牧師在他的一本小書《九七的應許》裏,已強調香港教會要成為一個醫治的群體,幫助信徒對付恐懼、醫治創傷及重建意義。他說 「只有一個被醫治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服事人的人,亦只有在那時候,香港教會才可以重建她的存在意義。」 (68頁)面對九七的挑戰,香港教會要有新的牧靈模式,互相牧養。

三丶互相接納

保羅在末後重申信徒務要對眾人有忍耐的心,並且不要以惡報惡,反要以善報惡。保羅身為基督使徒雖有權受人尊敬,  但卻存心謙和,像母親地乳養孩子 (一 7) ,又像父親對待兒女一樣 (一11) 。他亦鼓勵信徒說 「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 和愛人的心,都充充足足,多而又多,好像我們愛你們一樣。」(三 12; 另四 9) 。總言之,基督徒的標記就是彼此相愛。

香港教會若要在政治動盪中站立得住,就不能個別唯我獨尊,各家自掃門前雪。。而信徒務要互相接納,彼此相愛,因著主耶穌基督再來的盼望,心意堅定,使我們到父神面前的時候,完全聖潔,無可指摘。(三 13)

「九七」對香港教會是「危機」抑或是「生機」就視乎我們能否在教會實行聖經歷久常新的教導。教會生活的「三互」:互相敬重、互相牧養、互相接納,是香港基督徒所要努力學習的功課。

(編者按:筆者乃本院教牧中心 主任及教牧學博士課程主任。)

原載於《建道通訊》106期,1996年12月,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