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訪談】Tim Sir眼中的「透明人」 / 林智妍
(輔導系老師,左起:劉佩婷老師、魏健智博士、麥耀光博士)
人稱Tim Sir的魏健智博士於2005年加入建道神學院,專職基督教輔導教學,在其他輔導系老師加入前,所有入讀婚姻及家庭輔導課程[1] 的申請者都由Tim Sir接見;經挑選後才可成為他的學生。而他着重的是輔導員的生命素質多於知識水平。所以每一位輔導系學生在Tim Sir眼中都是瑰寶!
擁有超過20年輔導經驗的Tim Sir認為基督教輔導的理念正如歌羅西書一章28節所說:「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輔導員的生命素質之所以重要,是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帶到神面前,輔導員是器皿,要有生命盛載力。究竟要一個怎樣的「器皿」才可將人帶到神面前?Tim Sir眼中的輔導系學生應該有什麼特質?
竟然是「透明人」的特質……
首先是「靈」的層面,社會文化可能教我們講一套做一套,但基督徒輔導員應該表裏一致,既被聖靈感動信主又被主得着,很自然地有愛人和牧者的心腸,又有受苦的心志,因為主耶穌是一位受苦犧牲的主。學習表裏一致,好像一個透明人,晶瑩剔透供人觀賞!第二是「心」的層面,輔導員需平衡理性與感性,理性可幫助汲取知識和分析事物,感性幫助我們有憐憫的心。第三是「身」的層面,指身體健康,每位輔導員都是活的見證,當然要懂得注重健康。總括而言就是身心靈健康!
談到真正的「神學與輔導學/心理學的整合」,Tim Sir認為它超越知識的領域,是從神的話語開始。整合期間有兩點要注意,第一是主次分明,用真理過濾心理學、輔導學。第二是生命的整合而非學術上的整合:不高舉任何一種學說,乃高舉聖經。以聖經和神學為本,心理學和輔導學為副,只是作為媒介讓我們「落地」實踐信仰。
三位建道同學眼中的Tim Sir
Tim Sir視同學為寶貝之同時,同學們亦視Tim Sir為寶——一生命的好好師傅。居於在美國的M同學在Tim Sir安息年間有機會與他碰面,告之已被建道取錄修讀輔導,Tim Sir於是主動把自己的名片和電話號碼給M同學,並說:「所有輔導系的同學都有我的聯絡電話。」當時M同學很感動,覺得這位老師不只是傳遞輔導知識,而是言教和身教並重;真正關心同學,給予適時的幫助。
F同學經常看到Tim Sir在約見學生前都在某教會的祈禱房安靜禱告,雖然Tim Sir很忙,但同學看見他的生命流露,為學生禱告,為每次的課堂作最好的預備,全情投入教學,認定Tim Sir是生命的好好師傅。
C同學也聽過Tim Sir說:「輔導未必只在輔導室裏面進行,可以在外面,例如搭車、搭船、食飯、購物時的閒談作簡單的輔導,當中便可以帶着神的話語去祝福人,不是機械式的談話輔導,乃是時刻親近神,才可以將人的手搭過去神的手。」C同學從Tim Sir身上明白到在輔導過程中的輔導員是「橋樑」,神才是動工叫人改變的那位。
F同學提到神學與心理學的整合:「Tim Sir對這方面十分嚴謹。不是隨便用一兩節或一兩段經文去支持某心理學或輔導學的理論模式(Models):如果這樣隨便,就連信仰的根基也要打上問號!」Tim Sir認為這些學術理論是工具,學生應該先透徹了解原理和應用、背後的中心思想,然後從基督教的角度去分析該心理學理論,兩者互相對話,看看該理論有否不足之處,亦可以互補不足。因此,學習神學和閱讀聖經很重要,而多認識心理學/輔導學的各種模式,就等於多放幾種工具在我們的「百寶袋」內,主次要分明。
Tim Sir給學生的學習目標很清晰,對自己和學生在教與學上都有要求,絕對不容易隨波逐流。
M同學又分享:「輔導與信仰的整合是輔導基礎與基督教價值觀的對話。」她慨嘆:「現代人的物質和知識都很豐富,但心靈卻很空虛,最悲哀是人的『自我』愈來愈膨脹。有基督徒社工在坊間完成某訓練後,連信仰也被打倒,把罪合理化!」Tim Sir也曾提及後現代人似乎會說「包容」,包容不同物種,不同個體,不同聲音,不同意見:不過,人的內心卻愈來愈自我中心,劃下自己的界線領域,表面說認同「你」,內心卻叫人不要干預「自己」,「我」才是「對」的!
輔導員、傳道者、宣教士都有共通點,就是「全人關顧」。人的軟弱和罪性是影響自己與神的關係的主要原因,也影響與人的關係,輔導員容易明白對方的感受和狀態,樂意與受導者同行,而最終的治療者是神。
魏健智博士因眼疾,於2013年3月中旬回加拿大與妻兒團聚,然後展開另一新階段的事奉。
註釋: [1] 前身名為「婚姻及家庭治療課程」於2013年開始改名為「婚姻及家庭輔導課程」。
原載於《建道通訊》172期,2013年7月,頁22-23。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