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文化研系】跨越文化學習的挑戰/曾景雯

在國際都市生活,我們需要放下自己對文化的成見,與不同民族的人相交,藉此擴闊我們的視野和事奉範圍。由於各民族很自然會用本身的母語、文化和思維方式表達自己,因此不同民族之間往來,少不免會遇上傳意的問題。使徒保羅曾強調要透過跨越文化原則融入異民族(林前九19~23),以便有效傳揚福音。故此,我們先要了解跨越文化的原理,並學習其他語言和不同民族文化的表遙技巧,才能有效地實行耶穌所吩咐的使命:「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二十八19) 。

音樂,也是各民族內心的語言。因此,莎爾曼夫婦在不同民族中,致力推動在敬拜中應用民族音樂,鼓勵各族的人富創意地運用本身的藝術形式,體現心靈音樂的敬拜,與人分享神的愛──那就是先管各民各族在神的寳座前敬拜了!

跨越文化研究同學的分享

同學們也覺得跨越文化學習的經歷很特別和寶貴。吳同學及關同學分享:「在本港參加聾人教會崇拜,看見他們無聲唱詩,用手語敬拜,真是非常特別的體驗。最初,我們因為不懂手語而擔心出現溝通問題,但向弟兄姊妹學習手語後,再加上體語,便能簡單傳意了。雖然聾啞人士有口不能說,有耳不能聽,但他們在敬拜讚美的時候,卻也表現得非常起勁。」

「另外去年暑假在中東實習四周,令我們更體會到跨文化的宣教工作毫不簡單,如要學習阿拉伯語,或因少數族商的身分而面對陌生人的奇異眼光。這些經驗讓我們明白,要融入當地的生活,了解他們的世界觀,向他們傳達主的愛,並不容易。面對文化差異如時閒觀、人生觀等不同看法時,我們要先認讖雙方文化差異之處,進而調整自己對異文化的觀感。當我們了解對方行動背後的世界觀和動機後,便能較容易接受彼此的異同,亦能避免做出讓對方感到難堪的事了。」

「投身跨文化工作,雖然要學習跨越文化差異的困難,但最重要還是要讓當地人感受到愛和關心。在這次實習中,我們也有機會往醫院探訪癌症病人,透過翻譯與他們對話,這不僅增進了我們對穆斯林的認識,了解他們對生、死、病的看法,他們對我們以愛心來探訪慰問,亦表現得十分高興。」

「暑假的實習既增強我們對文化的敏感度,同時亦增加了面對異文化的機會,對我們將來在跨文化方面的事奉很有幫助。」

梁同學說:「在中東參加四周的密集式阿拉伯語課程後,我發現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同屬閃族語系,當中有很多咽喉、磨擦、捲舌、送氣的發音,對只用舌面變韻的華人來說,特別富有挑戰性;而阿拉伯語的文法則像英語,動詞有完成、進行和未來式,亦有主動和被動式,不過有些方卻比英語更複雜,例如名詞有單數、雙數和截然不同的眾數,又有雌雄二性之分,動詞也有十種形態。若我沒有興趣,早已敬而遠之了。]

 

熊同學分享:「我在西非進行八周的宣教牧職實習,從南部首都至北部的十多個小時車程中,我發現南部有很多教會,北部的卻不斷滅少,反而北部的每個小村落都有清真寺。據宣教士說,近年伊斯蘭教在西非多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呀!」

「我從資深宣教士蕭牧師、師母身上,更看到他們對當地人的愛與無私的服事。他們為了回應神的呼召,願意放下舒適的生活,來到衛生環境及生活條件頗差的地方事奉,實在殊不容易。另外,他們由南部轉移到北部的穆斯林區,再次開展開荒工作,對他們來說,也是頗大的挑戰呢!」

「這次我協助蕭牧師,在其設立的電腦及商業學校授課,因此有機會與一班穆斯林學生交談,並且探訪他們;同時,我亦曾接觸當地的達貢巴 (Dagomba) 族,與本地教會合作及參與講道。這次實習是十分寶貴的學習機會,更讓我對日後長遠的宣教工作有所承擔。」

原載於《建道通訊》142期,2006年1月,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