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張慕皚

張慕皚博士自1980年出任建道神學院院長至今已二十一載;離任之際,相信張院長定定必感受良多 。回顧過去二十一年的事奉,有甚麼事情叫他滿足呢?張院長如何帶領建道-宣道會的神學院, 配合宣道會的路線呢?他對建道現時的發展有甚麼評價?對於未來的發展又抱有甚麼期望呢?最後,張院長離任後的最大心願又是甚麼呢?在此特為他作專訪 ,作為張院長離任前最後一篇 「院長的話」。

問:在建道神學院事奉 二十一年之久 , 離任在即,您有甚麼感受呢?

有兩種感受。第一,當然是若有所失,這不是因為不能作院長, 而是離任之後 ,在神學院的時間不多,較多的時間會放在敎會的事奉上,因此,所失的是指過去二十一年與建道同工在工作上的密切關係、在思想上的交流、在事奉合作上的快樂都會失去,因而帶來失落感。

第二種感受,是一種不輕鬆的感覺。也許別人會以為我辭退院長的工作後,便可以輕鬆下來,但實情剛剛相反。我放下院長的行政工作,是希望在神學研究,及寫作的功夫上,投入更多時間 。對我而言,這是 一個新的挑戰,對比架輕就熟的行政工作或敎學工作,我須要學習更多和付出更大。故此,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感覺 。

問:事奉至今,院長對建道的神學敎育發展不遺 餘力,回顧過去的事奉,在行政及領導的角色上,有甚麼令您感到滿足的呢?

回顧過去 二十一年,我覺得最大的滿足莫過於看見神對建道的工作。建道在各方面不斷成長、進步,以迎合敎會在這個時代的需要,看到神動工,我就得到最大的滿足和快樂!

我時常強調:神學院有甚麼改進,有甚麼成長,都不是靠一兩個人便能達致的。建道是一個隊工,在過去的日子裡, 建道有新加入的同工 ,也有離開的,但總括來説 ,有很多同工花了很長的時間一起合作、一起事奉、一 起面對很多的困難,更一起看見這所神學院的成長及眾多的改革,我為這一切非常感恩。

問:建道神學院隸屬宣道會香港區聯會,兩者關係密切,在神學敎育發展方面,兩者如何互相配合?宣道會如何支持建道的發展?

在過去二十一年,我看到建道想要發展的工作,宣道會都十分支持 。一方面,宣道會給建道同工很大的自由度,發揮神給我們的恩賜和走一條神要我們走的神學敎育路線。另外在經費方面 ,宣道會也大力支持建道的需要,現時區聯會更積極的以助學金幫助入讀建道的神學生。對此,我們非常感恩。

當然,建道與宣道會的關係仍然有好些地方須改進的,同樣,建道與敎會的關係,也須拉近一點 。我們除了透過建道主日,建立與宣道會及其他敎會之間的關係外,也期望建道的同工能更投入敎會事奉,特別是在宣道會事奉,以致與宣道會的實際關係愈拉愈近。在實習方面 ,我盼望宣道會各堂會能給建道學生提供更多實習的崗位,更盼望宣道會能優先邀請建道的畢業生為敎牧同工。相信以上的建議能加強雙方的關係 。

問:建道的神學敎育發展一向針對華人敎會的實際需要,為敎會訓練人才,您認為建道在二十一世紀,要特別關注甚麼目標呢?

展望建道在未來的發展,我相信有幾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在課程方面,我們近年開設了不同的課程,增加了不同的學位,現階段需要的是鞏固及整理,使神學敎育更全面地和有組織地發揮。

第二方面,剛為敎牧同工進修而設的神學碩士(Th. M.) 課程,可進 一步發揮建道在神學敎育上的角色。我們鼓勵同學在完成三年

的道學碩士課程之後,再進修多一年 的Th.M 課程。這個課程不單滿足個人進修的需要,更真正滿足敎會在這個時代的需要,把從神學院畢業的通才訓練成為專才。今日,敎會對專才的需要愈來愈大,也期望神學院能訓練一些專門的人才。

第三,建道在未來不只為本地或各地華人敎會訓練人才。多年來,我們一直構思開辦導修式的神學博士研究學位 (Th. D.),並以英語敎授。學生人數不必太多,但希望能吸納不同國籍的信徒。

第四,建道未來的神學敎育能因應時代需要作出回應 。今日香港的變化很大,社會分化嚴重,社會間題愈來愈多,弟兄姊妹帶著本身的問題進入敎會,他們需要特別的幫助,相信,如果建道能更加強社關訓練 ,使同學的時代觸覺更敏鋭,就更能適切敎會在這個時代的需要 。

無疑,建道已加強了輔導訓練的工作,且確實幫助了敎會內不少心靈或家庭有問題的信徒,然而,除了在治療性的關懷及輔導之外,建道更需要對社會間題有預防性的關懷,從而幫助同學了解社會的趨勢和時代的需要,讓他們進到工場後能幫助信徒,並帶領敎會面對和處理這些千變萬化的間題,這也正是敎會需要面對的。

問: 您認為建道位於長洲,在神學訓練上有甚麼優勝之處?

我盼望建道的神學敎育能夠在屬靈操練方面更上一層樓。在這方面我們已經籌備多年, 並已策劃一些整體性的屬靈操練訓練。很多外國和香港的神學院礙於空間有限,走讀學生人數比住院學生人數多許多,而忽略了生活上的屬靈操練。然而,建道位於長洲,有安靜的地方和充足的環境,讓同學有很多生活上的操練。雖然,建道有愈來愈多的學生因要遷就配偶和子女在市區上班或上學而必須走讀, 但我仍希望他們能在幾年的神學訓練裡,安排一段留宿的時間,好在生活及屬靈上接受較全面的操練。

問: 現在神學敎育也強調全球化 (Globalization ) ,您認為建道在華人敎學的整體發展上扮演甚麼角色?

建道早已開始朝全球化的方向邁進。很久以前,我們就跟歐洲的「基督敎華僑佈道會 」合作,舉辦訓練敎會所需的課程。除了文憑和證書課程外,我們更希望提供學位或學分課程給在歐洲留學、有心志奉獻的年輕學生。我相信這能進一步滿足歐洲敎會的需要。

最近,我們又響應北美華人敎會的負擔-幫助中南美洲敎會訓練所需的人才,在巴拿馬開設中南美洲建道聖經學院,希望透過神學訓練,改善中南美洲的華人事工。

在東南亞,我們亦開展了神學敎育的工作, 至於台灣的宣道神學院,我們亦經常差派同工前往協助 ,相信當中國大陸更加開放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前去支援。

我相信,建道 一直因著宣道會的普世宣敎的觀念,在神學敎育方面悉力以赴 ,以配合全球化的趨勢。

問: 院董會極盼望您繒續為建道努力,辭退院長職位後,您有甚麼心願?

我辭退建道神學院院長的職位,是希望在華文神學的敎科書方面多做點功夫。在建道多年, 我發現現時華文神學敎育最缺乏的,是中文敎科書、參考書、釋經書和工具書。華文神學敎育一直給人只能用英文書的感覺,實難稱為真正的華文神學敎育。如果我們有自己的參考書、工具書及敎科書,就能夠名正言順地稱為華文神學敎育了。建道有二十多位敎師,很多同工在這方面都有負擔,也在寫作上有良好的表現 ,貢獻華人神學院,我盼望與建道同工-起多下點功夫,讓華文神學敎育踏出新 一步。

原載於《建道通訊》124期,2001年7月,頁2-3。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