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社會衝擊下的神學教育 / 張慕皚

幾種大氣候帶給當代人嚴重的衝擊,包括全球化運動、失去理性的後現代文化、由工業社會到知識社會的經濟轉型、「九一一事件」帶來的超限戰,這些趨勢在帶來盼望的同時,也帶來難以預測的混亂。未來的社會是一個艱難的社會,對全世界如是,對香港也如是。

教會在這時代如何面對社會的挑戰,與大眾共渡時艱,就視乎神學院如何訓練今日的傳道人。神學教育決定教會的路向,也決定未來的教會是否有能力面對時代極嚴峻的挑戰,筆者認為當今神學教育極需關注以下幾點:

(一)富彈性的課程安排和內容,以迎合急變時代的需要。

(二)神學教育應與教會有密切的關係,使訓練出來的神學生能適切教會的需要,以免愈來愈多教會需要自己訓練傳道人和義工。

(三)敎師團需要不斷注入新血與資深的同工,以免神學教育流於死板和僵化,與時代脫節。

(四)當今神學教育需要超越專業化的領導,單是專業的領導容易叫神學教育變得商業化,在一個艱難的時代中只求收縮,不求更大的發展,故神學教育需配合屬靈眼光和對神的堅強信心。

(五)今日華人神學教育百花齊放,原是好事,但正確的路線是應從真理入手。實踐先於理論,乃實存主義的錯誤。今天是華人教育在理論上多下功夫的時刻,華人敎會面對的問題與西方不同,不能再倚靠西方作品的翻譯,應開始全力尋求各種教科書、釋經書和工具書等。

(六)時代的挑戰愈大,就愈需注目於神學生的靈命操練,這是現今華人神學教育最大的危機,也是最大的需要。

基督死而復活後四十日升天,將福音傳遍天下的大使命,交給十一個仍然恐懼戰兢、不知所措的門徒。當時他們最想做的,相信就是離開耶路撒冷這個充滿殺機的傷心地,但主卻把他們留在耶路撒冷,在這個最艱難的地方開始艱巨的工作——建立教會,把福音傳遍天下。這顯明了神不讓教會在艱難中退縮。

究竟莊稼的主以甚麼策略成就這件大事?主留下了甚麼,叫那一群軟弱的門徒,能在四面受敵的耶路撒冷將福音傳開?一班雖然軟弱,但火熱和肯被塑造的門徒,就是神的福音策略。主沒有留下大量的金錢或具體的宣教計劃,祂給門徒的裝備,是真理的教導和生命的培育。當聖靈降臨的時候,他們就要變成大能的勇士。等候聖靈降臨的意義是重要的,神要今天事奉祂的人知道,叫人悔改和改變人生命的,乃是聖靈的工作;沒有聖靈的工作,人就不能信主,聖靈要使用一班得著真理灌輸和靈命陶造的門徒。

今天華人教會的神學教育,已有一批資深和具一定分量的學者,課程也有相當的水準,可惜在學生的靈命操練上,似乎還未找到出路,而且有愈來愈被忽視的跡象。

很多西方神學教育偏重學術的研究和灌輸,尤其一些附屬大學的神學院,和有較多走讀學生的神學院,更缺乏生命的接觸和生活上的指導,這種神學教育不算是理想的神學教育。香港一些神學院因為地方所限,不能提供學生宿舍,而近年已婚的學生比以往多,要提供更大的住宿單位給已婚學生,就難上加難。但若神學教育視學生生活,和屬靈的操練為基本和重要的事,就必須在這方面想辦法和付代價。

在一個艱難的時代,我們需要的傳道人是一群靈命剛強、不畏困難、經得起考驗的屬靈戰士。近代的學校教育已極力提倡磨難教育,使學生能適應環境的衝擊,神學教育又豈能輕視嚴格的生命操練的重要?過去幾十年的西方神學教育,均注重學術研究,提供了很多宣教策略,和教會增長方法的書籍和研討會,但這些都沒有真的叫敎會有所增長;為了敬拜的更新,又產生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敬拜模式和音樂種類,但同樣也沒有帶來敬拜的更新。原因是聖靈要充滿的,不是教會的制度和策略,而是合神使用的人。神在一個艱難的世代中,尋找的是經歷神的傳福音生命,和敬拜的生命(用聖潔的生命敬拜神的人)帶出來的生命的敬拜。要以經過悉心栽培的傳福音的生命,配合今天的宣教和教會增長策略,才能產生真正生命結出來的福音果子。有了全時間敬拜神的聖潔生命,任何符合真理的敬拜模式都能帶來敎會的復興。

在一個艱難的時代中,教會需要生命成熟而剛強的傳道人,帶領教會面對時代的操練。

 

文章部分摘自〈教會之聲〉《基督教週報》,2002年9月15日,文章版權為《基督教週報》所有,已獲該報允許轉載。

原載於《建道通訊》136期,2004年7月,頁2-3。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