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千禧年/梁家麟

「宣道會末世觀」三之三

 

宣道會的精神是復原主義(restorationist)。

復原主義者相信,經過漫長年日的磨蝕,教會有些寶貴的傳統給遺失了,必須把它們恢復過來。醫治是教會長期失落的一個福氣,而積極向普世宣教也是另一個被忽略的任務,這與使徒行傳所記載早期教會的表現大異其趣。今天教會必須效法早期教會的榜樣,以傳福音和海外宣教作為最重要的使命。

宣道會的末世觀屬於前千禧年派,就是相信耶穌基督會在千禧年國度來臨前重回。事實上,千禧年國度是由耶穌基督親自建立的,並非人類締造的成就。宣信的觀點,與十九世紀最為普遍的後千禧年末世觀有很大的分歧。

耶穌基督在哪個時候回來,本來不是重大的議題(反正我們不知道準確的時間),但前千禧年派與後千禧年派的最大分野,卻在於對歷史和文化的看法。後千禧年派相信千禧年國度是由人所建立的,他們對人性比較樂觀,認定社會和文化不斷進步,特別是藉著教育和社會服務,可以逐步消除社會的罪惡,將福音精神實現於地上,建立天國在人間。前千禧年派則對人性和社會有比較悲觀的看法,相信罪性是根深柢固地盤踞在人心,也盤踞在人間,所以即或科技發展、物質進步,人性仍不能自變,罪惡無法消除,只會以更現代化和更集體性的形式肆虐,所以天國無法建造在人間。千禧年國度不是人間歷史發展的延續,而是人間歷史結束後的另一個階段。

不同的末世觀,當然影響教會觀和宣教觀。

宣信沒有將人的靈魂和身體分割,不認為福音只關乎人的靈魂需要,故可無視肉身的需求;剛好相反,他非常強調福音的整全性,福音是關乎全人的,耶穌基督的拯救是

覆蓋全人的,「四重福音」是一個福音的四重面相,重點不在於「四」,而在於整全。耶穌基督若是拯救我們,便拯救我們到底;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一切,祂也滿足我們的一切。宣道會在傳福音之餘,積極從事社會救濟和服務工作。宣信在紐約開展各種社會服務,宣道會的宣教士在世界各地也從一開始便開辦各種社會服務。所以,若是從宣教事業的內容觀之,宣道會與其他後千禧年派的差會無大差異。

內容的類同不等於目標相同。宣道會的社會服務只針對個人的需要,動機乃出於對個人的關懷,卻沒有任何集體性的目標,諸如文化更新、社會建設、促成天國實現於人間等。集體性的目標只是後千禧年者的信念,前千禧年派是沒有這樣子的信仰的。

當然我們也不用採取「全有抑或全無」的態度,不相信天國能建造在人間,不等於便不能或不應爭取某種程度的社會公義。對醫生而言,無法使人長生不老,不等於不要延長病人的壽命。宣道會的信徒仍可積極參與社會和文化建設,但不要將任何政治或社會革命的「成就」等同於天國的實現。

總結而言,「四重福音」是末日取向的,它所説的不僅關乎耶穌基督在過去為我們成就的事,也是指向祂要成全在我們身上的應許,而此應許在末日將得以完全。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祂不僅在今天救拔我們,在將來還要拯救我們。耶穌基督是使人成聖的主,祂在人身上的作為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恆久不輟。耶穌基督是醫治人的主,祂供應我們全人的需用,直到我們見祂的面。今天基督徒所能承受的所有福氣,都是指向將來我們在天上所能享用的福樂;相對於將來,今天的一切還不過是預嚐(foretaste)哩。

原載於《宣訊》84期,2006年12月,頁4。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