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感動:築夢、開荒、敢闖、共創/陳耀鵬

建道神學院 2018/2019 學年的年題是「築夢、開荒、敢闖、共創」。這個題目亦是 2018 年 11 月 9 至 11 日獻身事主營的主題。今次營會有 49 位參加者,他們都有心尋索是否有作全職傳道人的呼召,希望透過那三日兩夜的營會更清楚神的旨意。每年獻身事主營都是由一年級的同學負責招待、參與小組和負責一個介紹建道生活的項目。我在這個營會裏最少有四個從不同範圍來的感動。

師長講道而來的感動

負責講道的三位同工分別是董智敏博士、陳韋安博士與張美薇牧師。我稱這是一個「年青、更年青、最年青」的組合,不過他們最年輕與最年長的年齡差距應該超過 20 年,與中間那位亦可能超過十年。或許如此,他們講道的表達方式、內容、用語、手勢、詞彙、例證等亦確實表現出不同時代甚至年代的特色。董智敏博士從彼得與約翰不同的性格與行事為人帶出耶穌呼召的人亦各有不同。彼得是一位活在當下、即時回應的使徒;約翰卻是一位頗少出聲、默默跟從主的愛徒,當然約翰亦會有「唔聲唔聲、嚇人一驚」的表現。董博士勉勵營友無論有什麼背景、性格、傾向或恩賜,若在神面前像彼得與約翰那樣清楚聽到神的呼召,就應順服聽從,為主築夢、開荒。

陳韋安博士透過約書亞被勉勵剛強壯膽的經歷,勸勉會眾敢闖新領域。他用一個流行網絡用語 FF (Final Fantasy) 提醒會眾要有美麗的願景;他亦說明神學家保羅田立克從Potentiality 到 Actuality(發揮潛質、達致上限)的觀念;作了幾年父親的粉紅 Sir 亦引用在幼稚園讀書的女兒學會騎單車的經歷,鼓勵會眾要離開安舒區,在不平衡的狀態中找到平衡。

張美薇牧師透過摩西被神呼召的經歷鼓勵會眾與神去築夢,那是一個共創的夢,因為百姓與摩西一起離開埃及;亞倫亦與摩西同行。張牧師分享她在 1980 年因着一位到中國的宣教士 David Adeney,領受了一個中國夢。她本來準備以學者身份回中國見證主,但神為她創造另外一個夢。她在美國讀神學後,便與曾錫華牧師結婚,1988 年到美國中部牧會,直至 1998 年才全家回港事奉,她個人的中國夢甚至成為全家共創的中國夢。

同學分享而來的感動

獻身事主營每年舉辦的時間都是 11 月第二個週末,其中一個原因是讓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同學經過兩個月建道的生活後,可以在那個週末幫助入營的營友。他們可以用自己獻身事主的見證及第一身新鮮熱辣的建道生活體會與參加者分享,所以,每年營會其中一個高潮甚至是最受歡迎的節目是:一年級同學透過話劇或自拍電影介紹建道多元化的生活,今年也不例外。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去預備,演出時亦有超水準的表現;他們不卑不亢亦沒有誇大地將建道真實的一面表露無遺,最後更加有少許破格地用 Q 版唱出建道校歌,非常勇敢,亦表達新一代神學生的創新思維。

營友見證而來的感動

每一個參與獻身事主營的老師都會帶領一個小組,我帶領的小組有七個人,其中三個是一年級的同學,另外四位是營友。可能因為我的年齡關係,四位營友成員都是結了婚甚至超過 36 歲的,有兩位的孩子分別是 6 歲與小學三年級。每一個小組有兩個分組時間,分別是在第一晚與第二晚。第一晚我先邀請三位一年級的同學分享見證,第二晚讓參與者分享他們的感受。第二日的下午我個別與他們四位見面,在面談當中,我很被他們的事奉心志所感動。雖然他們不是全部都有清楚全職事奉的呼召,而客觀環境亦不能容許一些營友明年進入神學院,但他們都羨慕聖工,更希望在不同範圍與崗位上更好的服侍。他們當中有兩位曾經及仍在進修建道的基督教研究碩士課程,其中一位很有負擔在弱勢社群與被遺忘的群體當中服侍;另外一位甚至考慮與配偶和孩子搬入長洲專心讀書;第三位營友對一群職場基督徒同事的失落與迷惘非常有負擔;最後一位雖然與配偶有很成功的生意,但一談到有需要的群體,仍在我面前流淚。

敬拜上帝而來的感動

負責星期日敬拜的同工是今年入職的羅潔盈博士,她在星期六晚提醒所有參與崇拜的人,星期日需要脫了鞋才進入禮堂。那次崇拜可能是第一次在建道禮堂內崇拜的人沒有穿鞋。我在崇拜結束前負責祝福,用帖撒羅尼迦前書5 章23 節的經文:「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在之前簡短的禱告中,我亦稍為提到脫鞋在舊約是一個肯定所處的地方是聖潔的表現。崇拜結束後,羅博士再說明,脫鞋絕對不是某些宗教人士進入他們的廟堂時的一種專利,她反而提到脫了鞋才可以再重新穿鞋,而穿上的鞋就像以弗所書第 6章全副軍裝裏面所提及的「平安福音的鞋」。

—你的 FF 是什麼?
—你有沒有對一些弱勢群體有負擔?
—你有什麼破格的事奉?
—你與你同行中最重要那個團隊的關係是不是與日俱增?

原載於《建道通訊》194期,2019年1月,頁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