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研討會:全球遷移與跨文化宣教

從全球學英文到全球學普通話,華人宣教在新的國際關係中能否相應有更闊的發展空間,或許要看看我們的世界觀到底有多大。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系(Department of Intercultural Studies, ICS)於2008年1月11至14日舉辦宣教研討會「華人跨文化宣教的實戰與挑戰」及宣教講座「蒙福的宣教事奉⋯⋯單身?婚姻?」,從實際經驗論述華人對文化學習、文化衝擊及適應,以及對跨文化宣教工作和宣教士應變的重要性,並從福音角度,思考在全球遷移趨勢下,華人教會怎樣向不同文化羣體宣教。

講員江榮義牧師和盧樹珠師母曾在南非和北非跨文化宣教二十年,在種種差異與困難中看到耶穌的跨文化就從「道成肉身」的宣教開始,首先是跨了天國文化;跟着是猶太文化、撒瑪利亞文化、羅馬文化、希臘文化,還有在小時候跟父母逃到埃及的埃及文化。能跨越文化的愛並非訴諸口,而是訴諸行動,讓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的人都看得明白。江牧師形容跨文化宣教不是一棵從外地砍下來再掛滿裝飾的聖誕樹,而是從地裹長出來的生命力。耶穌的跨文化宣教策略就是從門徒訓練開始,然後建立教會身體,再帶動兩條腿去佈道宣教,將福音傳到外邦。

曾在泰國宣教多年的黎嘉禮牧師回應說多元文化其實可豐富信徒對福音了解,但如抵觸基督信仰的文化傳統,信徒又當又如何對待呢?他說可以避開異教活動或儀式,另選合適時機表達關懷。江師母強調不能單方面判別某些傳統的對錯,要了解其文化背景才有更大的溝通空間。曾在中國宣教的Rev. Bruce Campbell見證「道成肉身」的宣教模式,他說那時有很多西方來的短宣隊,那些肯與農民一起吃飯、敢住在屋頂有老鼠跑來跑去的民居、敢去地道茅厠的隊員,有一天會回來當宣教士,反而那些住在空調酒店、只到教會「搞活動」的往往不見回來。

今天的全球化又對華人宣教帶來怎樣的挑戰?李秀全牧師說華人教會是時候突破圍牆,善用華人專業資源和華語受歡迎等社會條件,落實與當地生活息息相關的宣教策略。而差會、教會、神學院、宣教士的「鐵四角」互動關係可構成一個生命體去彼此補足。梁永強牧師從另一角度指出,有些地方視華人為不誠實商人,值得探索的是如何發展整全的福音工作,在工場與當地人共渡時艱和面對不公義的事。曾景雯博士則提到全球遷移引發社會趨向多元,但各民各族仍想保護自身文化,與其接觸,不能忽略的是從聖經反思,了解異教徒的信仰和傳統,以有效傳遞福音信息。

四天的研討會和講座共一百四十多人參加,接到的回應不乏表示有了新視野:「擴闊眼界,有反省有挑戰有新觀念」、「對個人的宣教召命能有『定位』的幫助」、「道成肉身的實踐,在跨文化的環境中持續學習突破文化限制——突破自己的文化,突破宣教團隊的文化差別,突破服侍對象文化——住在他們當中的重要」、「用不同角度看華人在世界上角色」、「願意深化學習,更多查考聖經認識跨文化處境」、「希望同工對文化差異有更多醒覺」、「本地教會能夠從本地跨文化宣教起步」、「專業宣教在各地社會不同層面的參與」等等。

“Not just a thinker but a doer” 是在研討會上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更深的思考與討論,也總離不開這種踐信於行的宣教士本色。

原載於《建道通訊》151期,2008年4月,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