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寫給應屆畢業同學們:如何認識神/ 張慕皚院長

認識神是救恩的目的(約17:3),是門徒訓練的宗旨(約17:6),更是衡量傳道人的最高準則。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教會領袖和傳道人,不但要在知識層面上認識神,更需要在經歷的層面上認識神。

在這方面,大衛是一個美好的榜樣,詩篇廿三篇及一三九篇可見他對神的認識是非常個人性和關係性的,在詩篇23:1的宣稱中,可見大衛認識神的三個秘訣。

 

(一)存心謙卑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是一項謙卑的確認,如果寫這詩篇時,大衛年事已高,更可見他以「一國之君,承認自己的軟弱和無助,如小羊一般需要神自己的牧養,以致他能牧養自己的子民。

天使和人的堕落,皆由於自我爲中心所誘發的驕傲而遠離神,遠離神的人是不可能認識神的。

謙卑像小孩子,是進神國的條件(可10:15),同樣,謙卑像小孩子,也是認識神的途徑,就如主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爲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太11:25)

 

(二)徹底的委身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不但是謙卑的確認,更是接納神主權的宣告。大衛願意把生命交給神管理,讓神帶領他的人生歷程,這是委身的倚靠。

沒有委身,沒有跟隨;沒有跟隨,便沒有體驗。主耶穌指出,祂是好牧人,行走在羊的前頭,羊跟着祂,結果是「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10:14)

就傳道人而言,委身越深,認識神也就越深,同時,認識神越深,委身的程度也就越深。以斯帖委身救國民,冒險往見國王,抱着「死就死吧」的態度,結果經歷神偉大的拯救;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對神有徹底的委身,結果在火窰中中經歷神的同在和保守;保羅對神的深入認識,也由於他有徹底的委身。(徒20:24)底馬半途而廢的委身和事奉卻成了我們的鑑戒。

 

(三)生活中的體驗 ——「我必不致缺乏」是信心所發出的宣告,也是因體驗神過往在生活上的恩典而對前面人生旅途充滿把握的歡呼。在大衞而言,對神的認識是生活中不斷經歷神的同在、供給、引導和抉擇的經驗累積。

 

聖經中的神是一位與人立約和建立關係的神,「耶和華」這名字包涵這種意義。大衛所歌頌的,就是一位在他生活中與他立下牧人與羊的恩約的耶和華。

 

時代的工人,必須如大衞一樣,先經歷神的牧養,才能牧養神的子民。滿頭腦神學知識加上滿腹哲學和心理學,並不足以應付時代牧養的挑戰。今天教會所需要的牧者,必須如亞伯拉罕一樣經歷過「耶和華以勒」(創22:14),如神的子民一樣經歷過「耶和華羅非」(出15:26),如基甸一樣經歷過「耶和華沙龍」(士6:24),如摩西一樣經歷過「耶和華尼西」(出17:15)。

原載於《建道通訊》64期,1986年6月,頁1-2。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