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之旅】想想甚麼是建道人/譚景平

譚景平 道學碩士二年班

2016年6月13至17日,我們參加了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舉辦的「尋根之旅」,地點當然是建道的「根」:廣西梧州。

經歷了高鐵之旅,在南寧過了一晚,我們出發往梧州。出發前收到惡耗連連:梧州連日大雨、被訪對象病倒入院、團員接連病倒……心不禁沈了下去,想不到這次尋根那麼多阻滯。預料之內,到埗後,一踏入酒店便來個大雷雨,準備好雨裝出行時,放晴了……晚上還可逛逛夜市,看看民生。

休息了一個晚上,大隊去到梧州建道的遺址。說是遺址沒錯,坐落在蔥蔥樹林中的一幢大樓,空空洞洞的四邊圍了欄杆,推門走進迴廊,聽着當地長老的介紹,望着房間猶張貼着令會的詩歌,另一端則鋪滿老人健康注意事項:不是很清楚嗎?昔日的建道校園,曾是老人院舍、曾是令會營地,往日師想想甚麼是建道人……生聚集的場面已不復見,只能憑幻想推想這個景象。

走到大樓天台,瓦面日漸失修,好些已遭踏破,其中一塊還是我們當中一位隊友的「傑作」。它像個垂垂老矣,但仍舊忠心的老僕佇立在珠山上,默默守候梧州這片土地。我們登上珠山上最高的「白鶴樓」 眺望梧州市,博物館、英領事館、彩虹橋景色依然,但極目尋找昔日的四方街校舍,已湮沒在梧州石屎森林中了,我們只好默默禱告,記念歷代學子……

晚間的分享環節,有憂亦有喜:團員間發現我們被盯上了,無論是建道舊址、天主教堂、甚至夜市購物,都有朋友在附近,想不到電影情節真實化了。團員中有些感到不安,但我們既來之,則安之;同時亦得知探訪對象只是輕微不適,師生代表探訪後得知無礙,亦被她忠心服侍的態度激勵,想到她面對日漸冷漠的環境,依然對主那麼堅定,那種「火熱」的熱忱令我們都被鼓勵了。

翌日被安排拜訪當地教會,團員們初次感到忠心的僕人與炫目的廟祝有何分別。當大家被招待啖荔枝喝豆漿之時,感到宗教何以變得商品化,重建校址聯結附近景點成為文化區?招待遊客觀賞博物館順道振興建道嗎?大家都在反思之餘亦同時有這個疑問:甚麼是建道人?

隨着被安排各樣行程,被招待的當兒,不期然思想:

身體軟弱,就能與基督的愛隔絕嗎?
宗教商品化,就能動搖對基督的信嗎?
敵人跟蹤存照,就能擊倒對基督的盼望嗎?

絕不!

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彼前四16)

原載於《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65期,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