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學刊9期

THE REVOLT OF SHEBA: According To Josephus(示巴之亂──約西法的重述技巧的研究) / Christopher T. Begg 貝格

本文旨在研究約西法在《古史》中,重述示巴叛亂(撒下二十章)的寫作特點及技巧。

ΜΙΑ ΟYΣΙΑ TPEIΣ YΠΟΣΤΑΣΕΙΣ St. Athanasius And the Doctrine Of The Holy Trinity(三位一體──亞他那修的三一論) / 謝正金

本文旨在透過分析亞他那修對 "ousia” 及  "hypostasis” 兩詞的運用及理解,探究亞氏的三一論。

THE RATIONALITY OF METAPHOR AND ITS USE IN THEOLO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Works Of Sallie McFague And Colin Gunton(隱喻的合理性及其在神學上的應用──麥克法與岡頓的對觀研究) / 趙崇明

由於隱喻(Metaphor)在意義上帶有太多想象性及模糊性,因此其功能往往受到啟蒙運動的哲學家所質疑。但自從六十年代以來,隱喻的理性元素被哲學界與神學界重新發掘。

無能者的無能──1949至1951年的趙紫宸 / 梁家麟

本文旨在檢視趙紫宸在1949至1951年間,就是從華北解放到他被三自會公 開批判的前夕,他個人的生平與思想變化的歷程:他如何從對新政權的猜疑與不信,到有限度地與政府及其欽點以吳耀宗為首的「教會改造派」合作,再到為「教會改造派」批判;他如何從積極推動教會作自保式的改革,提倡還原主義,到最後以受苦彌賽亞作為他及其他信徒的勉勵。

孫中山與基督教 / 蘇遠泰

孫中山先生年少時曾受洗歸入基督教,臨終時自證為基督教徒,但他沒有教會生活,生平亦甚少提及基督信仰。因此,孫中山與基督教的關係便容易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立場去詮釋。

教會權力與大陸鄉村社會──對華北某縣天主教會的考察 / 吳飛

本文試圖通過對華北一個天主教教區的個案調查,探討近年來民間天主教會組織內部形態的變遷以及與鄉村社會其他文化網絡的關係。

今夜宿誰家?儒家與教父靈魂觀的比較 / 楊慶球

本文試把儒家對死後世界的靈魂觀與基督教的靈魂觀作一比較,儒家自先秦開始,便確認人生的重要,但死的靈魂世界,則放入存疑不論的範圍,「未知生,焉知死」,是一注腳。而子產對靈魂的看法,則為漢以後儒家論死後靈魂的理論基礎,但這基礎並不能成為儒家靈魂學的知識論。

論圖書評論的基本規律──一個回應 / 葉敬德

《教會在後現代的省思》是唐佑之教授將他在新加坡三一神學院華文教牧進修研討會主領系列講座的講稿補充編輯而成的作品,內容論及「當代神學思潮、文化演進以及社會變遷」,期望「以最簡要的論述」,概括作者「對這時代的體認」,使教會「在祈禱與默想之餘,作深切的省思」,「明白神的心意」,能夠「有效地傳揚福音」。

陶理編,李伯明、林牧野譯。《基督教二千年史:自第一世紀至當代》。(Dowley, Tim, ed. A Lion HandBook: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rev. edition) / 湯紹源

一直以來,市面上缺乏一本有分量,同時又能普及的中文教會歷史著作,李伯明和林牧野翻譯的《基督教二千年史》正正符合以上的要求,該書的原著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在1977年出版,1990年修訂,一直廣為英語世界所採用, 其準確性和可讀性則毋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