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建道神學教育服務團的成立 / 梁家麟
建道神學教育服務團剛剛成立了,院董會和教員會先後予以通過。
宣教新局面
神學教育服務團成立的目的,在於集結有志藉神學教育投身宣教事工的牧者和學者,集中力量,彼此援引,致力滿足各地教會日益增加的教育需要。
正如筆者在第178期通訊所寫〈神學教育與普世福音事工〉一文中指出,神學教育在今天的普世宣教運動中,扮演了愈來愈吃重的角色。
十八世紀末,西國傳教士到亞、非、拉等地宣教,正值帝國主義在全球擴張的時代。由於歐洲文化(特別在科技部分)水平優越,經濟和軍事實力亦遠勝各國,所以西方在二、三百年間,無論在政治、經濟乃至文化上都領先全球。在白種文化優越的心態影響下,西方傳教士和差會得以長時期領導各地的後進教會,歐美是差出國,其餘各地是宣教工場。這種隸屬和依附的關係,維持了接近兩個世紀。二十世紀各地的本土教會和本土神學運動提倡自治、自傳,正是為了糾正白人長期壟斷領導地位而推展的。
我們不能說西國傳教士完全忽略了本地傳道人的角色。宣教工場遼闊,需要浩大,幾乎所有差會都看到,非栽培本地同工便無法完成福音使命,所以傳教士陸續開辦培訓班或神學院。不過,由於文化與教育制度的差異,而西方的神學教育又奠造在西方的基礎教育的基礎之上,宣教工場的西化程度若是不足,要開展神學教育也不容易。以中國為例,無論是倫敦會所辦的英華書院抑或聖公會所辦的聖保羅書院,最初都是旨在開設神學院;但傳教士發現,要開設神學院,得首先開辦小學和初中,否則無從教起。
上述兩種情況在今天已有重大改變。首先,西方帝國主義全球稱霸的時代業已過去,西方已再沒有政治、經濟的基礎來長期領導全球。隨着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後進教會的信徒亦很難接受自己長期處於宣教工場的位置,接受外國傳教士的長期領導,他們要求獨立自主,最少在名義上跟傳教士平起平坐。三十年韓國向全球大量輸出宣教士,卻在近十年間於各地教會都出現困難,於中國造成的衝突和分裂尤其普遍,便可充分說明上述情況。傳教士即或專注做學生工作,從小做起,出錢出力;不數年後,學生長成,便無法甘心接受傳教士家長式的帶領,他們的傳福音能力,講道和教導的有效性,亦較總會有語言和文化障礙的傳教士為強。除了有較豐富的教會經驗外,傳教士沒有甚麼顯著的優勢。
還得提到的是全球的政治環境,已愈來愈不利於傳教工作。今天願意合法批出宣教簽證的國家並不多;而以專業或各種另類形式參與宣教的,要長期居留也不容易。傳教士進入一個新工場,得有短時間內便撤出的心理準備,他們要盡快傳福音,訓練門徒,建立本地教會,然後交出福音棒子。
訓練本地同工
職是之故,今天傳教士到了一個新工場,三數年間,即或只建立了一個弱小的本地教會,卻已興起了開設神學院,訓練正式本地傳道同工的念頭。與十九世紀相較,如今要開設神學院比較容易,因為絕大多數國家早已推行了「西化」的基礎教育,要在這個教育基礎之上嫁接神學教育並不困難。即或在中國農村,面對只有高小或初中程度的信徒,也只要降低神學教育的水平,便可有效地栽培他們,不會有無從教導的慨歎。這跟面對全文盲,或只接受過傳統經典或宗教訓練的學生,情況截然兩樣。
過去十餘年間,我們分別接到來自東南亞、歐洲、中南美洲,乃至中國多處地方的要求,希望我們能差遣教學同工,支援當地已有的神學院或培訓中心,或協助開辦神學院。基於人手短缺與神學教育費用高昂的考量,我們幾乎都只能一一婉拒了。
說神學教育費用高昂,指的不是教師往返的路費與各項生活補貼,而是他們的薪酬。每位全職教師每年最多只教七至八科,每科成本約等於個多月薪金,即數萬元。要是我們答允每年派三位教師到某地授課,四年共十二人次,那單薪金成本便超過五十萬港元這是我們無法輕易承諾的主要原因。
或曰:教師難道不可多走一里,在正常工作量以外,再承擔義務的境/海外教學任務嗎?答案是:我們的教師多數是願意的,但學院現有的行政體制難以這樣運作。因為學院如今已在北美和中國等地設立多個教學點,並作常規派單,我們很難跟同工識別出,哪些地區的哪些科目是列入正常工作量的計算,哪些則是同工義務承擔的。同一個井很難出兩種水,派單卻要求義務勞動,在行政上非常困難。教師自行答允義務襄助教學是常有的事,只要事先知會院方,一般都不會給反對;但由教務處派單,不能算是出於自願,很難這樣運作。
結果是,我們無法參與絕大多數宣教工場的神學教育,差會或某些團體便自行組織義工團隊予以協助,義工成員大多來自教會牧者,少數則是向現職的神學院教師發邀請。他們利用假期、或以短宣名義,免費參與教學,不少連路費亦由教會的差傳基金支付哩。
無論如何,教會或差會承辦神學教育,神學院卻無法參與其中,這是過去日子長期存在的情況。
服務團的使命
神學教育服務團的設立,乃是希望扭轉上述的行政困局。這是一個以義工組成的團隊,成員主要來自神學院現職或已榮休同工,以及教會裏具高等學位的牧者。他們在工餘以義務身分參與各地的神學教育和同工培訓,協助培養本地教牧同工,建立本地教會。
神學教育服務團附屬在神學院裏,這是為了更專業地與各地神學院的負責同工共同設計課程,商訂各項行政與教務安排,招募教師和審核教師資格,協調教學內容與控制質量水平;乃至支援和協助各地神學院的建設,諸如圖書設備、教務系統和課程的建立、本地教師的長期培訓、學生在教學以外的靈命造就和羣體生活的系統安排……等等。無論如何,有神學院直接參與,課程的質素與認證便較有保證了。
基於前面所考慮到的問題,神學教育服務團不在教務的行政系統裏,卻是半自主的運作,自行招募包括本院在職教師在內的義工人手。
經費方面,宣教工場或當地神學院負責食宿與本地開支。神學教育服務團需要為各義工教師提供機票、保險與生活補貼等費用;連同後勤行政、神學教育的輔助資源(如圖書),以及當地學生的部分津助等,每科/教師人次約需港幣數千至萬餘不等,視乎機票價格。這是有待教會和弟兄姊妹奉獻支持的。
我們正在商訂神學教育服務團的各項行政運作守則、建立行政團隊、邀約教學人手,並初步啟動以印尼作為首個服務地區。請為這個事工切切代禱,三軍未動,禱告先行。要是你對這個事工感到興趣,諸如教會的差傳基金願意支持某項事工計劃,或邀請我們參與某個地區的神學教育事工,或希望成為教學與後勤支援的義工,請給我們一通電郵或電話。
原載於《建道通訊》182期,2016年1月,頁2-4。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