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性研究看四宗不同規模堂會的特徵和發展 / 陸志明
陸志明 拓展部 資深研究員(義務)
本文分析分別載於本港基督教四個不同宗派的2013及2015年報資料。所涵蓋有關資料的堂會共265間(佔全港約五分一),會眾共約十萬人(佔全港約三分一)。
本研究先把265間堂會按崇拜人數排序後分為三等份,分別定義為小、中、大三類「堂會規模」。小至中及中至大型堂會的崇拜人數分界,於2013年分別為130人及265人,於2015年則分別為120人及260人。
本文所指的「特徵」是分析2015年祈禱會、主日學、團契 / 小組相對崇拜人數的百分比及其比例。「發展」則是分析2013至2015年崇拜人數及奉獻的實質平均按年增長率;後者是以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平減通脹因素後計算。
特徵方面
祈禱會相對崇拜人數的參加比率與堂會規模成反比;小堂會的參加比率為大堂會的一倍。2013及2015年相較,各規模堂會的情況無顯著分別。
主日學相對崇拜人數的參加比率顯著高於祈禱會的參加比率。2013及2015年相較,小及中堂會的主日學參加比率較穩定,大堂會則上升。
團契/小組相對崇拜人數的參加比率顯著高於主日學的參加比率,且與堂會規模成反比。2013及2015年相較,小及中堂會的團契 / 小組參加比率較穩定,大堂會則微升。
綜觀各項聚會,研究發現,以相對崇拜人數的參加比率計算:
團契 / 小組參加比率 >主日學參加比率>祈禱會參加比率
無論2013或2015年,亦無論堂會規模,均是如此。再者,「祈主團崇」的基本比率為1 : 4 : 7 : 10(注意:各數字間的差距皆為3),尤其是中堂會;小堂會在「祈」的數字加1,即2:4:7:10;大堂會在「團」的數字減1,即1:4:6:10。筆者姑名之為「祈主團崇」定律,它概述一間堂會參加祈禱會、主日學、團契 / 小組、及崇拜人數的相對比例。不過,這「定律」並不表示正常與否,僅表示現時香港華人教會中的普遍情況。
發展方面
全年實質人均奉獻在2013年以小、大、中堂會的降序出現,2015年則與堂會規模成反比。2013至2015年期間,各規模堂會整體的全年實質奉獻均告上升;所有堂會的平均實質升幅為2.3%。
若把崇拜人數與全年實質奉獻兩者的平均按年增長率一併研究,可把265間堂會分別劃分為:1. 健康堂會(即人數與奉獻皆升);2. 甚不健康堂會(即兩者皆跌);3. 人數增加但奉獻減少的堂會;及4. 人數減少但奉獻增加的堂會。
整體而言,健康堂會不及四分一;反之,甚不健康堂會逾三成。在中型堂會當中,健康堂會僅稍逾五分一,甚不健康堂會則達三成半。2013至2015年,四宗共265間堂會的崇拜會眾人數合計由10.1萬下跌3.4%至9.8萬;同期,全港人口則由718.8萬上升1.6%至730.6萬。由此估計,全港人口的信主比率在這兩年的期間下跌了近5%。
教牧同工可參考上述類同規模堂會的情況,與自己所屬堂會的情况比較。詳細數據已上載於建道網頁(www.abs.edu)的「聚會重溫」2017年2月11日建道開放日「講座6」的投映片。
原載於《建道通訊》187期,2017年4月,頁25-26。
作者簡介
陸志明
量性研究組主任(義務)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