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力變、行動/林蓉

林蓉 2014校友

5月9日是預留了要「回院保養」的日子,早一天與關心小組的組員相約一起乘船,雖然那天早上碰上地鐵故障而未能同行,但我還是非常期待回到學院,再見熟悉的面孔。

退修日營的內容非常豐富,難以一一盡錄,只能選錄一些深刻的片段彼此互勉。早上是林永強牧師分享主題信息。猶記得自己在學時首次聽林牧師分享他的禱告操練,看到他所流露出的生命,腦海中不其然浮現「平靜安穩」這四個字,對他從神學院一直到牧會多年仍然持守每天關上門禱告一小時的印象非常深刻。這次他透過馬可福音一章21至39節,讓我們學習耶穌如何服侍得力。馬可描述耶穌一個重要的身分是僕人,有殷勤服侍的心。但祂的服侍能夠因為將焦點對準神以能忙而不亂,當中的服侍包括講道、靈界/靈性和家訪的服侍。

耶穌事奉得力的袐訣在於祈禱,祈禱是一個最直接將人帶到神面前的事奉,這一點讓我深深感動,促使我心裏默默回應神,叫我要穩定參與教會的晨禱會。過往服侍的堂會沒有要求所有同工都參與,但正如在信息中所提及的,祈禱如果是責任的話會很痛苦,僕人之所以能在禱告中得力在於一顆對神愛慕的心。這方面的操練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牧會兩年來時有感到乏力,在這時聽到如此適切的提醒,教我「心動才能力變」之餘,也叫我要將禱告漸轉化成為一個實際的行動和操練。

一位同學回應得好,他說禱告不是將一堆的清單交給神,應像詩篇62篇所說的:「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神。」我很認同禱告是一份對神的信任和交託,以致能夠默默無聲去等候祂的工作和心意彰顯。

梁家麟院長的牧養故事引用了施洗約翰的自白(約翰福音一章19至28節),他提到約翰每一次都說不出自己到底是誰,他只說自己不是誰。一切正面的內容都屬於耶穌基督,他一生就是將耶穌基督指給別人看。院長提醒我們認定個人得失不是最重要,要問的是身邊的人在屬靈生命上有成長嗎?羣體和其他人的成敗得失比個人的得失更為重要,在自覺不行中仍經歷生命的成長。每次聽院長的分享都感受到一份純然和坦率,好像一股清泉讓人耳目一新,重新調教我們事奉的焦點在於將基督指給他人看,好像施洗約翰所說:「祂必興旺,我必衰微。」

副院長陳耀鵬牧師分享了他接近了四十年的事奉故事,讓我感動的是之後陸續在電郵收到他的「千字文」,內中詳細分享他的經歷,圖文並茂,一份真摯的牧者心腸,透過分享所走過的路栽培、建立新一代牧人。

能夠回到親切的母院,坐在昔日的課室安安靜靜的唱詩、聽道,讓當中的信息去重整內心,有師長、同學的同在、同行、同享讓我們被加油,能夠重新得力。

「上山原是為了再下山」。

原載於《建道通訊》184期,2016年7月,頁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