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香港教會的挑戰 / 洪林崇潔

六十年代香港的人口以兒童、青少年為大多數,踏入八十年代香港已是一個日趨成人化的社會。根據八二年的統計,二十歲以下的人祗佔總人口百分之三十五點六,若以二十一歲合法年齡作為成年人的劃分綫,那麼香港便是一個以成人為主的社會;市民平均年歲已由七一年的廿一點七提高至二十六歲。香港擁有一百五十萬年青成年人(20至35歲),一百四十餘萬壯年人(36至60歲),老年人亦達五十五萬之衆。我們若將這些數目與香港教會的普遍現象相比,便發覺二者甚不協調,許多教會以靑少年人爲主,致力青少年、兒童工作,卻少花心血在成人身上,不少信徒踏入成年階段,便由逐漸疏遠至完全流失。留在教會的成年人,除少數熱心份子外,其餘的人在參加聚會,接受培育,或事奉的參與上都屬少數與被動。關注成人,拓展成人工作,可以說是香港教會的當前急務。

人若能活到七十歲,成人期在人生中長逾三分之二。踏入成年期以後,人的身量似乎再沒有顯著的改變,但個人在四、五年年間,身心靈仍不斷經歷種種的調整和適應。人的體力自成年初期的强健、衝勁十足,日漸至老年時的衰弱、緩慢無力;生殖力自全盛至減退終止。情緒自起伏波動至平穩深邃又轉向樂觀或消沉。社會角色自學生至就業者、行政人員又變成退休者。家庭中由為人子女至結婚、成為父母;再由父母轉為祖父母。信心亦經過挑戰、試煉以致靈命豐盛或萎縮。每遇轉變,人必須學習新的技能、知識,或培養新的態度、習慣,才可以順暢地應對。因此,「持續教育」、「再教育」、「終身教育」等觀念,在世界各地已日益普遍。加上身處瞬息萬變的廿世紀,科技、知識、思潮及道德價值觀念不斷轉變,成人必須一生不斷進深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拋離。「公開大學」、「成人大學」的呼聲近日在香港已愈來愈響亮可聞,去年台灣方面甚至已仿效一些先進國家,設立「老人大學」相信人至晚年仍可發展豐盛的人生。反觀香港教會雖說相信耶穌來不但叫人得生命,甚至得的更豐盛。可是,爲成人而設的查經班、主日學至今仍是荒蕪一片,根據華人教會手册,成人在不同教會的主日學生人數比例中僅佔3.3至6.6%,在香港教會增長研究報告書中又指出,老人參加主日學者更低至老人會友的1.83%。

成人不但因面對人生、生活的轉變挑戰,需要發展堅定的信心,又需要有神的話語作為指引與力量。按照神對教會每一信徒的心意,成人更必須明瞭及熟習眞理,好能分辨異端,見證真道:在家中過基督化生活,承擔教養子女歸向神的責任;在職業崗位,生活環境中為光為鹽,傳達基督化的信念。又信徒都是祭司,都要成為門徒,必須參與事奉和傳遞大使命,因此,真理教導與恩賜培育是事奉不可或缺的裝備,履行門徒職務亦不能沒有訓練。西方教會近年已再肯定培育成人是教會發展的正確模式,華人特別是香港教會,面臨「九七」的轉變,在神學訓練,書刊出版,教會策劃各方面,豈不應以成人為重?

(註:洪林崇潔女士,為本院洪同勉師母獲有美國三一神學院M.A. 學位,在本院任教教會歷史及基教科,有二子。)

原載於《建道通訊》51期,1983年12月,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