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雪樓的傳說 / 梁家麟

讓我告訴你一個傳奇故事,發生的地點在長洲建道神學院裏。

白如雪樓重修

學生是老師心中的至愛,這是不用多言的。每星期教員會為有需要的學生代禱,關心小組老師為組員烤製鬆餅、請吃飯,乃至所有的備課、教學、面談、閒聊,教師和學院的活動,都是圍繞着學生進行的。沒有學生,便無法實踐為上帝國訓練工人的使命,學院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我們在外頭常常分享一些特殊事工﹙諸如青少年事工、中國福音事工﹚,努力回應時代的議題,又分享我們各項研究和出版計劃;但在校內,同工卻互相提醒,常規的教學和關顧學生才是我們的正業,才值得我們全情投入。沒有任何事工能跟正業相比,否則我們就是不務正業了。

白如雪樓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建築,以前院長劉福群牧師的太太命名。劉牧師夫婦帶領學院36年,從梧州到長洲,厥功至偉;可以說,沒有他的一力承擔,便沒有香港的建道神學院﹙噢,你不用提我上帝才是真正的英雄哩﹚。我們將劉師母的名字銘刻在這幢用作女生宿舍的三層建築物之上,延續她關愛女同學的遺志。

白如雪樓的興建是甚具意義的。從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是學院全面修建的重要時期,多數建築計劃是由張慕皚院長所領導,而白如雪樓是這個修建時期的第一個成果。

按照當時的規格,兩層宿舍,六人一房,可容納100人。地下飯堂則可供200人同時用餐。

踏入二千年,白如雪樓曾作一個較大規模的整修。主要是世代遷移,人們較注重私隱,六人共住一房已不合時宜,遂改成兩人一房。當時為省錢的緣故,房間以木板間隔,遮了光影卻擋不住聲音。另外,配置空調也成了應有之義。

十多年又過去,隨着傢具裝修的殘舊損壞,每年投入的維修經費不斷增加;加上多年來都有學生埋怨各項設施有欠理想,特別是隔音方面,雖不致隔着板牆都能聊天,但半夜廁所的沖水聲在三房外仍能聽聞。經過多年討論,教師團隊終於下決心要對白如雪樓作全面翻修。

超出我們的預算

我們將維修計劃呈上院董會,一如過去他們對學院各項事工全力支持,這次也在幾無異議的情況下接納計劃。院董們同樣持定以學生利益是他們的最高關懷。最初定案是籌備三年,每年撥備一筆款項,以低調方式進行維修工程。我們估計維修費用約為300萬左右。

但一旦進入具體籌劃,便發現沒有低調的可能。第一,工程涉及的範圍愈來愈廣。由最初只擬更改間隔,後發現連地板、窗戶、水電等都得一併更換,現在不做這些,將來逐項維修也更麻煩、更昂貴。第二,長洲招工困難,運輸成本高昂,工程所需時間較長,不可能在兩個月的暑假內竣工,我們決定更改兩個學年的院曆,前一年提早一月結束,後一年延遲一月開課,湊足四個月時間,這對學院而言是全面調動遷就。

進入工程設計與估價階段,院董會委出以鄺德富先生為首的督導小組,作了內部的專家估價,得出的預算費用竟然是900萬元,遠超過我最初的天真想法。

900萬不是一個很唬人的數字,惟是作為維修工程,還真令人擔心的。

誰會對維修白如雪樓有特別的負擔?我們想到的自然是校友。我們呼籲每位校友奉獻1,000元,支持是項計劃,收到不錯的反應;一些畢業了數十年的校友仍視這為基本義務,惦記着要將支票寄來。接着,我們推出房間認獻計劃,30間房,每間10萬元,校友經濟力量有限,折半為5萬元,也有好些校友響應;有些以同屆畢業生或宿舍同房或同家族﹙學姊學妹﹚的名義徵集款項。經過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我們籌得百餘萬元。數目雖不大,校友卻已盡了他們的力量。

直到2016年的2月,我們收到最大一筆來自宣道會區聯會的奉獻,贊助飯堂的維修費用140餘萬,並將飯堂命名為「陶恕堂」。但我們收到的捐款仍不到300萬。

我們為是項工程迫切代禱,並寫信向幾間教會分享需要,尋求幫助,收到意想不到的積極反應。一間具天國視野的教會無條件奉獻了200萬元,其餘好些友好教會分別奉獻由數萬至數十萬不等。每張支票都代表着教會對我們的恩情和期許。4月初,我們收到的款項約500餘萬,離目標已不太遠。

孰知工程招標的結果令人震驚,最低一張為1,300萬,其餘為1,800至3,700萬不等。我們知道工程費用高昂,長洲工程尤其昂貴,卻沒想到竟到這個地步。緊急討論後,我們決定延後截標日期,另邀請新的公司入標。與此同時,院董和教師的共識是:堅持完成工程,並且不會將貨就價,降低質量或減少設施,深信上帝必然供應。

在鄺先生領導的小組多番斡旋下,工程最終以1,130萬成標,連同待添置的傢俱設施,約共1,200萬。

超過了所想所求的上帝果然是奇妙的供應者。隨着我們發出另一批信函給數十間教會,短短一個月內,我們所收的奉獻達300萬,連同已認獻的200餘萬,5月底,我們實收奉獻約1,000萬。

最奇妙的不是數字,而是數字背後的故事,謹摘錄其中一部分:

一位長期同行弟兄接連奉獻多次,附函表示他非常關心這個計劃。

一間多年支持我們的教會深宵開執事會,通過一筆200萬給我們的奉獻。

在校的碩一班同學決定籌集五萬元,贊助一個房間。神學生的經濟力量有限,兩位老師願意作他們的後盾「包底」。

一位任教小學的姊妹立志要奉獻10萬元,贊助一個房間,為此跟丈夫和兄長商量,得到他們同意;但她說要儲蓄半年才有這個款項,問我願否等待她,我說絕不介意是項工程半年內有赤字。

一位弟兄奉獻了100萬給我們,附函分享他剛屆六十,經歷恩典無盡,在太太支持下,決定做一筆大額奉獻給我們。

執筆之日,我們在賬面尚欠數十萬元。一位老師提出在同工中間做配對奉獻,有人奉獻1元,她另配對1元,最高為10萬元。另一位同工立即響應做同樣配對,於是奉獻1元即有3元。短短數小時內,已獲很大的迴響。想不到白如雪樓的籌款計劃是以這樣的形式終章。我可以見證,同工是這樣愛耶穌基督、愛這間學院,也愛所有同學。

我深深經歷上帝的恩典和信實,祂決不誤時。我深深體會眾肢體和教會的厚愛,他們參與裝備傳道工人的事奉,讓神學生經歷恩典,好教他們成為有恩慈的傳道人。我深深明白建道每位成員是如何愛這個家庭,同時軟弱笨拙的我是如何倚賴他們。

我們都在撰寫傳奇故事,好些故事合成了一個傳奇,那便是耶穌基督的恩典傳奇。

沒有上帝那有人間,沒有人間那有教會,沒有教會那有神學院,沒有神學院那有你,沒有你那有我…。

後記:在感恩之餘,我請求你們為白如雪樓的維修工程能在預計的9月底前竣工而祈禱,並求上帝保守每位在校園施工的工友平安。

原載於《建道通訊》184期,2016年7月,頁32-33。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