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育添新獻——道學碩士增辦三個主修課程

道學碩士課程將於九三年九月增設三個主修:聖樂、中國文化研究及實用神學,連同聖經研究及宣較,主修將有五個之多。爲了了解此三個新增設的三修課程的開辦目的和設計特色,我們走訪了三位負責的老師。

我們的負擔在培訓教會的聖樂人材

聖樂系代主任黎本正先生對在現有的「神學士聖樂副修」及「教會音樂證書」等課程外,增設「道學碩士聖樂主修」有如下的解釋:「過去我們在開辦公開性的活動,如聖樂營、聖樂講座時,均碰到不少大專畢業的信徒要求我們提供碩士程度的聖樂訓練。他們許多在大專時代修讀音樂,有良好的音樂基礎,並有心在聖樂方面探研,此課程正好適切了他的需要。事實上,如今兩所大學及浸會學院的音樂系,每年畢業同學均逾三十人,從海外留學回來的也不少︰基於市場的需求不大,他們很多不能在本行工作。這些人有志參予在教會的事奉,只是不懂如何做,特別是缺乏認識教會音樂的哲學與方向,也不知該如何在教會整體事工中確定自己的位置。我們的課程恰好可以補充這方面的缺環。」

談到課程的設計和特色時,黎先生稱:「『道學碩士聖樂主修』的課程,不會與「神學士聖樂副修」有重覆,故後者的畢業生也可以進深修讀前者。此課程設計的重點在於教會音樂的理論與實踐,特別是希望符合當代華人教會的需要。例如我們會在『聖詩學』一科,教導有關中國當代聖詩發展的研究;在『音樂與崇拜』一科,也希望適切甚至領導香港教會在崇拜上的發展,探索華人教會的崇拜模式的更新。我們希望畢業生返回教會切實地以聖樂事奉上帝,故也強調實用音樂的訓練(佔10學分),此乃在大專畢業程度之上的深造,並非由初級程度做起的訓練。」

黎先生滿懷信心的說:「我們相信這個課程是適切時代的需要,特別在聖詩與聖樂運用,以至崇拜項式上,課程的教導將可直接應用在教會的生活上。我們的老師除有湛深的聖樂素養外,也直接參予不同傳統的教會的聖樂事奉,故與教會有許多交流與對話的機會,也了解教會當前的需要。」

「順帶一提我們的設備與師資:我們添置了最新的音樂與崇拜的設備與書籍,在聖詩本及由當代學者撰寫有關崇拜的書籍等方面藏書尤多,故在資源上應是充份的。至於師資方面:譚靜芝博士除是音樂的專才外,如今也正在中文大學及耶魯大學專攻崇拜的研究,曾君女士與蕭柔婕女士則是專修教會音樂的,故在配搭上頗爲理想。連同一些客座講師如羅炳良博士及張美萍博士等,陣容是非常強盛的。」當然,黎先生沒有提到他自己是香港一位資深的音樂工作者,在創作與編曲上都有相當的貢獻,他的一本創作集,將於本年六月出版呢。

 植根於香港及中國的神學教育

「香港的華人神學教育恆常被人詬病爲本色化不足、對時代的承擔不足,這是從事神學教育工作的我們深切了解,但又無能爲力的事。」本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家麟博士如此說:「畢竟華人教會的發展仍未達至成熟的地步。我們之擺脫差會的控制,及仰賴西方教會的人才及資源的供應,在若干宗派才不過是近數十年的事︰而開設具西方學術水平的神學教育也僅約是二十年的日子。在這不長的日子裏,華人教會又經歷了各方面外交及內部的震盪,以致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空間,容讓學者反省與深化他們的神學思想。要應付來自社會與教會的訂單也吃不消呢。」

那「道學碩士中國文化研究主修」的開設,是否欲填補這方面的缺欠呢?梁博士說:「暫時還說不上可以填補現存的缺欠。不過,我們的確渴望將更多中國的因素引入神學教育的課程裏。並且藉著課堂裏有關中國文化,傳統與現況的教授,提供一個適合的場所,讓教師與同學討論和思想基督教如何與中國文化對話的課題。我們會深入探討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異同和各種結合互補的可能性、中國宗教的特質、中國教會歷史,以及過去的華人信徒就本色神學所會做過的努力及提出的主張等課題,然後給予一些試探性的出路建議。希望藉此幫助同學認識對華人教會當前的危機與需要,及對如何在中國的場景下事奉,有更清晰的理解,也促使他們在日後不同的事奉崗位裏爲本色神學的建立共同努力。」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有兩個目的:一是爲中國社會及教會引入更多福音信仰的因素,二是爲香港教會及神學教育引入更多中國的因素。故此,『道學碩士中國文化研究主修』的設立,正好配合了研究中心的第二重使命。由於此課程是與研究中心發展相輔相承的,故師資與其他資源根本不成問題。除了我之外,我們已聘得一位新的講師當硏究員,敎授有關科目︰此外,如林治平牧授(台灣中原大學教授,《宇宙光》社長)及查時傑教授(台灣大學教授,中華福音神學院兼任教授)等學者,也已答允於明年來院兼課;再加上中,港,台的學人,講師陣容是很堅實的。至於圖書方面,由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爲止,研究中心已購置了超過十三萬港元的有關書籍,輔以報刊資料,做基本研究是綽綽有餘了。」

培育理論與實踐兼具的傳道人

本院拓展副院長曾立華牧師就「道學碩士實用神學主修」課程的開設,作如下的解釋:「本院最初開辦碩士課程,乃旨在爲在職的教牧人員提供進修的機會,由前副院長艾理德博士的主催下,開設了『教牧學碩士』︰開辦迄今已有八載,共訓練了超過二百位教牧同工,成績頗見美滿。鑑於今日教會對教牧同工的要求提高,一個較為全面的道學碩士的訓練課程,似乎更切合時代的需要,故此我們乃開設這個主修課程。」

那這個課程會否與開設已數年的「教牧學碩士」產生衝突呢?曾牧師說:「『道學碩士實用神學主修』是一個較全面的課程,除實用神學科目外,也兼及聖經與神學等範圍,故與『教牧學碩士』頗有不同。我們會繼續維持『教牧學碩士』,好爲在職而又無法全時間抽身唸書的同工提供工餘進修的機會。」

有關課程設計的重點,曾立華牧師給予一個簡明的介紹:「課程設計的重點除一般的牧養技巧外,也會特別針對華人教會的需要,例如『華人教會的傳統與演變』、『城市宣教』等科目。此外,家庭事工與婦女事工、崇拜禮儀、平信徒神學等時代性的課題,也會一併在研究與探討之列。我們希望整個課程是理論與實踐兼備,既有世界性的眼光,亦聚焦於華人及本地教會的需要。」

曾牧師又補充說:「學院如今有頗為堅實的實用神學講師隊伍。張永信博士已有十多年的牧會與學術研究經驗,尤專長於教牧輔導的研究。即將來院任教的張棠博士,無論在堂會牧養與教會行政的研究上,均能融會理論於實踐中。至於我自己,我的教牧學博士論文乃在研究華人教會職事的結構與更新,並已完成呈交美國富勒神學院,可與本港各教牧同工分享一些愚見心得。你們當可看見,我們三位同工各有所長,配搭上是頗爲理想的。我們希望在不久將來,能成立『教牧研究中心』及籌辦具本地色彩的『教牧學博士』課程。」

原載於《建道通訊》91期,1993年3月,頁10-11。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