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蔡少琪牧師和師母 / 採寫:周以心
蔡牧師擔任院長的過程是怎樣的?期間有沒有什麼擔憂或懼怕?
早在2012年4月的時候,梁院長和鄺炳釗牧師找我,邀請我回母院事奉,預備承接院長職位的可能。他們找我之前,我也正為自己的事奉方向禱告,當時很想同時教神學與牧養並重的事奉,並希望能有直接服侍中國教會的機會。當人問我為什麼願意承擔建道院長的崗位時,我想:「作為校友,能為母院服侍是一份恩典。過去兩年,當院董們正式用一個公開聘請的方式去尋覓新院長。過程中,自己也學習交託和等候。能被信任,也是一份奇妙的恩典!」
當預備承擔院長崗位時,有人問自己有沒有什麼擔憂或懼怕。回顧自己的事奉,很少從擔憂和懼怕的角度去思考責任。當自己在城浸承擔主任牧師一職時,也需要帶領約一百人的傳道同工和職員,並與許多信徒領袖同行同工,那時也是靠恩典走過。自己喜歡一句話: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建道神學院的事工非常廣泛,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工一起配搭事奉,有來自不同教會的同行者愛心支持,也有散播在世界各地忠心事主的校友一起為主發光。能與眾同工和弟兄姊妹同心事奉,深信教會的主和建道的主必賜下足夠的恩典。
談到有否什麼掙扎,自己的心態是盡忠和求恩典,內心裡沒有太多掙扎。無論是大氣候各種的挑戰,或是籌款可能有什麼壓力,或是有什麼突發的挑戰,我喜歡保羅的一句話: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怎麼看建道神學教育的發展?
首先,建道是一間蒙恩,並且歷史悠久的神學院,2019年將是建道慶祝120週年的年份。建道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建道許多忠心的校友、來自不同教會的愛神愛建道的同路人和眾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工。回顧建道的歷史,在神的恩典和帥領下,每一代的院長和教師都努力栽培他們那一代的神學生,努力將建道塑造成為神喜悅的神學院,重視栽培忠心僕人和宣教士的神學院。我們今天能做的,都是建基在前人許多的努力的基礎之上。
第二,回顧建道的發展,實在充滿感恩。自己曾用四個身份參與建道的事奉:學生、老師、院董和副院長。最近在追思榮譽院長張慕皚牧師時,重溫了建道近幾十年的歷史。在自己1990-1993年就讀建道的道碩課程時,那時是建道開辦道碩的草創期。到自己1998年從美國回到母院任教時,建道已經發展成為從開辦學士到碩士,碩士到博士課程的神學院,並且不斷興建新一代的校舍。
2013年自己牧會六年多後回歸母院時,梁院長委派自己籌備普通話學院的建立,擔任普通話學院的總監,發展至今,我們栽培了不少各地的教牧同工。建道幾年前停辦學士程度的課程後,神讓我們在長洲的道碩課程、普通話課程、北美課程、香港的市區課程,並最近服侍一些東南亞友好神學院的神學教育服務團等聖工都有良好的發展。我們的學生人數至今約有一千八百人(包括全時間和部份時間的學生),規模比自己在1990年入讀時大了很多。作為校友,看見神在張院長和梁院長的帶領下,建道能全方位發展,心中實在充滿感恩。
第三,堅固和發展兩方面都要重視。建道發展到一個頗龐大和多範疇的神學教育學院後,我們在加強信徒課程和道碩課程的同時,也要鞏固神學碩士、教牧學博士和哲學博士等課程。我們教學的地點不單在長洲和灣仔,也在不同地方有所拓展。我們更重視是質素的不斷更新和提升。我的祈求是我們能在堅持發展的同時,也要堅持有美好質素和有研究深度的神學教育,並特別要重視學生的品格和靈命栽培。我喜歡保羅所喜歡用的一個用詞,就是「堅固」。當我們堅固和優化現今的努力後,我們可以再尋求神要我們進一步突破和發展的領域。
第四,不離地、不離敬虔、不離教會、不離神的話語、不離宣教的神學教育。近代很多人關心神學教育是否「不離地」,我們的主是道成肉身的主。祂是「不離地」的忠僕,祂走遍各城各鄉,體恤、了解和回應眾人真實的需要。神學教育必須是「不離地」,但也更必須是「不離敬虔、不離教會、不離神的話、不離宣教」。神學教育必須服侍教會、重視傳福音和普世宣教。從宣教士建立建道的開始,建道就是一所推動教會植堂和普世宣教的神學院。在廣西梧州期,翟輔民院長等前輩帶領建道的學生建立教會、推動港九培靈研經大會、重視文字事工和聖樂服侍,發起到越南和印尼的宣教工作。在長洲期的建道,我們的學生不單來自香港,也有許多是來自東南亞各地的教會。在80年代初期,建道就曾在歐洲開辦神學教育課程。我們會繼續奮鬥,量力而為,努力服侍華人教會推動神學教育和普世宣教。我們有宣教夢、有中國心、有愛萬民的心腸。
第五,重視網絡平台的神學教育。如何善用媒體、社交和網絡平台作神學教育,是當今的神學教育者必須重視的題目。以我個人為例,當我被建道差派到越南作一次培訓後,看到當地同工非常缺乏神學資源。回來後,在2003年,我開創了華人神學園地,希望藉著自己的研究和不少建道學生的努力,提供一個服侍華人教會的網絡平台。近年,建道年輕的老師們在網絡的平台的參與非常出色,其中包括陳韋安博士的「神學是粉紅色的秋」,高銘謙博士的「釋經世界」,和其他老師的貢獻。在郭奕宏牧師的帶領下,「爾道自建」也成為一個祝福各地教會的靈修平台。如何善用網絡平台栽培領袖,也是建道繼續要面對的一大課題。
請師母分享下您自己和您家庭
我們都是在1993年畢業的建道校友,之後到美國深造。1998年回港就住在長洲,2006年因牧師牧會的緣故搬到九龍,在長洲前後居住超過十年。作為建道校友,自己對建道有一份深厚的感情。我認識牧師時,他是碩士班的學生,我是學士班的學生。我們在畢業前在建道結婚。我在非洲短宣時,曾向神禱告,求神給我到外國有深造的機會。神是信實的。結婚後,牧師到美國深造,後來他進入博士課程。我自己也蒙恩能在1994-1998年期間,完成兩個學位課程,在美五年,實在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日子,完全是上帝的恩典。回港後,生了兒子,後來生了女兒。從此,主要是作為家庭主婦支持牧師,也積極在教會參與事奉。當牧師第一次在建道任教時,我們週末時住在奶奶家,後來帶奶奶到城浸聚會,奶奶信了主,實在感恩。在神奇妙的主權下,後來牧師竟然成為了城浸的主任牧師。這些都是最初未曾想到的。
牧師在七個兄弟姐妹裡排第六、他對家人和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很有感情。他一方面有很強的邏輯思維,但另一方面卻非常重感情。我的兒子這方面與爸爸很相似,對家人、對朋友很重感情。他有很多朋友,也願意為朋友出力,這方面應該是來自父親的影響。牧師很冷靜,邏輯思維很強,喜歡分析,年幼時候數學很強。在數學和分析力這方面,女兒更像爸爸。兒子現在英國讀書,女兒明年就考DSE,她自小喜歡數學,在這方面很像年輕時候的爸爸。
若問到牧師成為院長後,我會否有壓力?其實當牧師成為城浸的主任牧師時,我自己成為師母,也經歷過適應的階段。神學院的情況有些不同,是自己的母院,很有親切感,與其問有沒有壓力,不如說我更感到是一份恩典和榮幸,丈夫能在母院事奉,實在是神給的恩典。我看以前的院長和前輩,他們都有很美好的見證。想到牧師要跟從他們的腳踪,便感到更要常常為他禱告,也求神保守我們一家,讓我們一家同心合意支持牧師的事奉。
你有沒有看牧師的Facebook分享?
有,喜歡看他的靈修札記、教學點滴、生活小品,看他對國家大事和時事的分析,有時看見他在FB 貼上一大疊還未批改的功課,真為他滴汗。教會有弟兄姐妹看他的FB,有些會覺得牧師原來都頗幽默,稍微還有童真,有從他的分享中得到一些幫助,也有人喜歡他對時代的回應比較快和到位。
師母對牧師有什麼欣賞的地方?
最欣賞他看事物會從多角度分析,有洞察力,有insight。所以我喜歡問他問題,譬如日常的見聞、新聞、聖經問題或是個人的一些看法,都會跟他談,他也會給很多意見和分析,他愛看很多新聞和世界各地不同的評論,所以他的見解會包括很多不同的論點,這是神給他的優點,也是我很欣賞的,從他身上學到:要保持好學的心態。
另外,我覺得他很謙卑,他不會覺得高人一等,有胸襟去容納不同的人。他在城浸做主任牧師的時候,跟很多同工和很多人相處,遇到有不懂的地方,不論是誰,他都會向他們請教。
牧師的事奉崗位從教會轉到神學院,一直都是領袖,但環境不同,師母如何支持他?
說到支持,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祈禱。因為這是一個屬靈爭戰,他不是因為厲害所以才在這個崗位,而是神揀選他,給他機會來承擔這麼重的職位。尤其是面對現代社會,時代不同的問題和快速的改變,他的挑戰就更大,所以我首先想到的最大支持是祈禱,求神給他智慧帶領神學院多方面的發展。當他思考策略和發展時,要與學院許多老師和同工配搭,將不同組合整合成一個團隊,這也是一個挑戰,怎樣跟他們溝通和籌款等,這些都是他要兼顧的。我覺得到時候煩惱會比現在多些。
個人祈禱之餘,我也傳遞給我的孩子們,要他們為爸爸祈禱,一家人來支持他。他每天坐船回建道,我都會與他通電話,多次他掛電話前都叫我為他祈禱,我覺得他看到自己的工作很繁重,很需要神幫助。當我感到他需要我的禱告時,更深刻感到我要在祈禱上記念他。
希望同學也可以多約他踢球,讓他保持運動,有健康的身體,這也是支持他的一個方法呢!他以前很多運動,近年實在太少了!
原載於《建道通訊》192期,2018年7月,頁22-25。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