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皮魚蛋牛脷酥/陳耀鵬

建道神學院一學年有三個學期,每學期有十星期。碩士課程的科目多是三個學分,同學需要上十節課,每節三小時。另外一些科目會用密集形式上課,將三十個小時壓縮在一星期內完成。至於修科目的博士課程則每科六個學分,課堂之前需要看很多指定書籍,之後亦有很多習作,比碩士要求深入及繁多,但上課卻沒有雙倍的六十小時,其一星期密集課程只有四十小時。十一月九至十三日我在建道的市區 校 園 , 就 花 了 這 樣 的 四 十 小時,與十五位同學(一位旁聽)一齊研究「敍述文的講道與敍述式講道」。

這科在灣仔市區校園上課,所以那星期我每天都是搭七時十五分船到中環再搭電車到灣仔,九時上課,六時下課,中間有一小時午餐,同學不介意將課堂中之小休縮短,以提早至五時四十五分下課,讓我可以趕搭六時十五分船回長洲。每天早出晚歸,稍為體會從長洲出外上班之滋味──勞碌、匆忙、疲憊。我非常慶幸平時只需要步行五分鐘便可從宿舍回到辦公室或課室,享受悠閒的節奏與舒服的教學,不用忙忙碌碌在中環灣仔攝位,在人羣中穿插,只求下班趕搭最快的那一班船回家。

十五位同學大部分是香港教牧同工,其中也有來自越南、馬來西亞、新西蘭、澳洲及加拿大。他們多是建道的校友,但亦有別的神學院畢業生,共十男五女,多是資深牧者及神學院教授。雖然其中兩位與我同年出生,但我是他們當中最年長的。同學都是講道的老手,對講道課題有很多深刻的經歷及獨到的見解,但大部分都慣以傳統方式表達聖經不變的真理。在這科的學習裏,他們都願意豁出去,用新學到甚至敍述的方式去講述聖經敍述文體,使所講解經文的體裁與講章的形式結合為一。當然一般會眾都習慣領受要點式的直接訓誨,所以怎樣在講章中左腦右腦並用,是講員與聽眾的挑戰,但當同學願意放下過往包袱,離開自己的安舒區,嘗試用嶄新的表達方式,甚至第一身敍述的形式來演譯經文,他們就發覺講道的不同面向,甚至適合自己的講道形式。

因為同學都是資深牧者,亦在講道上很有經驗,更有四十小時課堂時間,所以我安排每天上午四小時為講授時間,下午四小時則要求他們實習講道與分析講章。我講授的時候,他們亦不斷發問與發表意見,分享經驗。這亦是教授碩士與博士生的基本分別,前者很多未曾經過全職事奉的鍛鍊,不會亦不知道怎樣提出實際場景的問題,更遑論發表實戰經歷後的意見。但博士生特別是教牧學博士生,則會從教會與機構的事奉經歷中表達不同看法,在課堂一齊討論,我亦樂於被他們打岔,彼此交流,互相勉勵。所以上午四個小時很快就過去,而我將所有大綱簡介及筆記資料預先透過電郵寄給他們,不用他們再花時間抄筆記。下午實習講道與分析講章則更精彩,每一位同學的講章都很有創意,起承轉合、高潮迭起、引言吸引、結論深入、故事精彩及佈局新鮮。每位講完之後全體同學都給予意見,互相勉勵,獲益良多。不單如此,我們透過分析十篇講章範例,亦將同學的視野帶到更豐富多樣的講章表達形式,從其他資深傳道者甚至一些大師的身上學到進深的功課。

不過我覺得最開心是那五天裏看到一個學習羣體與肢體的彼此建立,每日都有同學預備豐富的點心,其中包括豬皮、魚蛋、牛脷酥、油炸鬼、燒賣、雞批、菠蘿包、雞尾包、西餅、各式生果與點心等。我有理由相信吸引同學繼續來上課的,可能不是我的講授,而是這些課堂之間的小食!除此之外,更感動我的是一班同學的彼此代禱、記念與鼓勵。一位同學在講道時以他家裏面對的困難作小引,大家遂提出在講壇上透露自己家庭問題是否適當,但具體分析時卻漸漸將焦點放在課堂內於一班相熟同學中提出家庭的困難,其實是那同學對我們的信任與他自己的需要,這對那同學可能有一種釋放與治療的作用,跟着我們一齊流淚的為那同學祈禱。

教學不單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生命的交流,我教這科有很深刻的領受。

補充文字:

最開心是那五天裏看到一個學習羣體與肢體的彼此建立,每日都有同學預備豐富的點心,其中包括豬皮、魚蛋、牛脷酥、油炸鬼、燒賣、雞批、菠蘿包、雞尾包、西餅、生果……

原載於《建道通訊》182期,2016年1月,頁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