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要復興/蔡少琪
看不到出路是當今許多香港人心中的一大困惑。社會和教會都面對廣泛和深層的憂悶、無奈、困局和擔憂,政治大氣候讓我們的民主進程遙遙無期。香港不少教會面對發展緩慢或倒退,租金騰飛、弟兄姊妹身心靈疲乏,教會缺乏生氣,瓶頸重重,更要面對換代和退休潮的挑戰。年輕一代看不到前景,不少的年輕人和剛畢業的神學生首要的壓力就是住屋問題。媒體充斥讓人沮喪的新聞,移民潮又再靜靜地加劇。前景不明、怨氣沸騰和接班挑戰,在未來幾年將深深困擾香港和香港教會。
為信徒找崗位
社會需要有人站出來作見證:行公義、好憐憫!教會需要有人跪下,向神哀求:我在這裡,請差遺我。教會愈乏力,我們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就是期盼教牧同工能承擔一切;然而,教牧同工不可能如此。因此,教會要復興,宣道會要復興,我們必須重建「信徒皆祭司」的神學。當神興起僕人時,就是要他們「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近年部分教會嘗試加強門徒訓練,但成效一般。原因是教會事工沒有減少,而且沒有興起更多工人,只是叫那些已經忙碌的事奉者再參加門訓。其實,培訓領袖和門徒訓練是緊密相連的,而門訓的目的是要效法基督,成為一生忠心事主的僕人。所以,尚未投身事奉的信徒,要積極回應教會的領袖培訓,願意接受栽培。
梅爾博士(Dr. Henrietta C. Mears)是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的屬靈師傅,我喜歡她的名言「主日學老師的十誡」的第三誡:「我會留意讓他(信徒)加入某一特定的事工,有明確的事奉崗位。除非每個學生完全成為積極事奉的基督徒,否則我不會休息,因為神為每一個人都安排了服侍的工場。」弟兄姊妹需要尋找事奉崗位,藉此參與「建立基督的身體」。教會內部的軟實力,在乎我們有多少忠心愛主的事奉者。
親近神、事奉神、經歷神
無論是福音派或靈恩派,能復興的教會往往都積極要求信徒與神親密同行,鼓勵他們藉著禱告、傳福音和事奉,多多經歷神。真正的基督徒必須有神的話,並將神的話實踐出來。我們要捉緊神的話,並需要在禱告、傳福音、事奉和生命中,多多經歷神!從靈修到研經,從福音佈道到服侍鄰舍,從事奉到生命的挑戰,起來成為敢「求」神,肯「事奉」、「存」神話,「齊」禱告的信徒,親密地經歷神。惟獨我們經歷神的恩典,經歷神向我們說話,才會起來參與事奉。重視靈命成長,肢體間彼此發動靈修運動,互相鼓勵在事奉中經歷神,是神興旺教會不變的秘訣。宣道會曾在傳福音、開荒和植堂努力上深深經歷神,也興起了上一代的領袖。「有入沒有出」的生命,不是流通的管子,也不能經歷神。讓我們尊重講台,聽道又行道,達至教會復興。
面對問題
不同的教會有不同的瓶頸問題,不同的牧者和信徒領袖也有不同的盲點。歷代教會的復興往往從我們痛哭流淚,痛心懺悔開始。上世紀三十年代,神興起僕人宋尚節博士在中國和東南亞各地復興教會。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復興會和佈道會開始前,要教會領袖參加悔改和立志會。要是我們看見教會的深層瓶頸,除了狠狠地檢討,更要深深地痛悔,持久地祈求神恩再臨。不求長進、不求突破、甘心平庸、不懂謙卑、不愛惜肢體,往往是攔阻復興的最大瓶頸。求神感動我們每位信徒悔改復興。
從同心相愛開始
保羅在羅馬書12章1節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bodies)獻上,當作(一個)活祭(a living sacrifice),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悦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留意經文強調教會由眾人組成,卻是整體獻上一個活祭。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恩賜能力有限,能作的全都是恩典。能復興的教會,不一定最具備財力和人才、而是能同心事奉,獻盡手中的五餅二魚。能同心奮鬥、同心求變、同心長進、同心愛人到底的教會,是神所喜悦的,也是世人敬重的。
建道梧州時期校友馮雲玉牧師留下名言:「因為沒有人願意去的地方,我願去。」若宣道人都能留下一句名言:「因為沒有人願意承擔的事奉,我願做。」則宣道會復興有望,神必喜悦。宣信博士著名的詩歌:《非我惟主》,副歌說:「求主拯救我脫離自己!溶合在祢裡面!今後活著不再是我,惟主活我裡面!」神喜悦我們在艱難的時代傳揚和平的福音,傳揚基督的盼望,傳揚上帝的公義和慈愛,向遠方傳揚神要萬民信主的福音。教會復興,從我們自己開始。你願意跪下,求神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嗎?
原載於《宣訊》226期,2018年10月,頁1。
[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蔡少琪
院長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