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話存到永遠/郭鴻標

〈巴門神學宣言〉重視聖經、根據宗教改革精神、強調耶穌基督為中心、回應教會政治化的危機。一月七日筆者再次到德國烏柏圖(Wuppertal)巴門(Barmen)區基馬克教堂(Gemarker……

馬丁‧路德的經驗神學與教會神學/郭鴻標

路德神學是一種聖經及信仰神學,路德認為神學是聆聽神的話作回應,根據聖經、信經、主禱文作神學的內容,以十架神學作神學重點。…

巴特政治倫理的不同面貌/郭鴻標

戰後1956年蘇聯流血鎮壓匈牙利革命,巴特卻 保持緘默。究竟巴特為甚麼於三個不同處境有三個不同的政治倫理取向?

化戾氣為祥和/郭鴻標

二○一四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一百年紀念,烏克蘭戰雲密布,香港亦充滿內部張力。特區政府努力推動政改諮詢;至於爭取一人一票普選的人要求公民提名,中央政府表示選舉委員會要有篩選,不符合愛國愛港的人將不獲中央政府委任。…

扶貧—基督教倫理反思/郭鴻標

筆者關注的課題是《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這份教會文獻,如何處理關於「愛」與「正義」的論述,究竟基督教倫理學應該從「愛」還是「正義」開始?…

生命師傅:神學教育與生命建立/郭鴻標

本書收集多篇講章,都是郭鴻標博士在他周末參與服侍的教會──宣道會錦繡堂的講壇上宣講的。

教會與「幸福城市」關係的神學反省/郭鴻標

香港社會面對多方面的挑戰,如貧富懸殊、2017年普選特首方式、中港矛盾⋯⋯等課題。究竟教會有甚麼信息回應時代呢?筆者嘗試從奧古斯丁(Augustine,354-430年)的神學作出回應。…

由文化神學發展為教會神學與靈修神學──一種對巴爾塔撒的神學解讀/郭鴻標

筆者認為需要把巴爾塔撒視為文化神學家,加上教會神學家、祈禱神學家的身分,更能夠完整地描繪巴爾撒的神學特色。本篇文章除引言外,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巴爾塔撒的文化神學,第二部分巴爾塔撒教會神學,第三部分巴爾塔撒的靈修神學。…

潘霍華的教會神學作為公共神學的基礎/郭鴻標

筆者認為基督教公共神學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發展一種教會神學與公共神學並重的神學思維呢?筆者嘗試仔細閱讀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基督信仰漢語神學芻議/郭鴻標

本書收集了作者過去十年,以連貫古今中外的神學整合思維研究漢語神學的成果,當中包括:基督信仰漢語神學、基督信仰漢語文化神學、基督信仰漢語學術神學及基督信仰漢語公共神學。…

基督徒與公義/郭鴻標

香港貧富懸殊現象十分嚴重,二○一○年申領綜援的人數是466,006人,入息中位數自一九九七年來於9,000至11,000元之間,家庭收入中位數自九七年來於18,000至19,000元之間。量度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達0.533,遠超過0.4的警戒線。…

從基督教神學角度反思資本主義經濟理論/郭鴻標

2008年金融海嘯後,除了反思金融機構監管問題外,更涉及對資本主義經濟理論本身的思考。本篇文章除了引言與結論外,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對史密斯(Ad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