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專欄】有情的靈修/廖炳堂
「忙」無疑是城市生活的特色,在資本主義社會無休止地追求生產力提高和經濟增長的氛圍下,「忙」就成為了一種美德,代表著積極和奮進;同樣地,「忙」在某程度上也不知不覺地成了福音派教會的特色和推崇之「美德」,深深影響著她的信仰生活和屬靈觀。
在一項有關心臟病和壓力的經典研究中,兩位心臟病專家發現冠心病人通常會有一種稱之為A型之行為模式,特徵包括:[1]
- 同一時間思想或處理兩項或以上之事情;
- 無休止地追求效率,用愈來愈少的時間去完成愈來愈多的事情;
- 集中注意在工作目標上,對周圍環境愈來愈不留意或沒興趣,包括人、事或大自然之美麗;
- 經常打斷別人說話,沒耐性聽完對方的整個表達;
- 當被迫要等候時,例如排隊或等人,表現過份之不安煩燥;
- 很難忍受閒來無事的時間;
- 好勝心太強,玩遊戲十分認真,連跟小孩子遊戲也必須取勝;
- 以數量來衡量自己或別人的成就。
作為靈修神學的老師,我最關注的是這些行為特徵如何影響基督徒生活的各方面,特別是個人與神之溝通和交住方式。以下所描述的特徵,是否已成為不少基督徒的情況?
- 醒覺及專注於神同在的時間很短,在靈修中愈來愈容易分心;
- 禱告的時間愈來愈短,並且很匆忙;
- 禱告的說話速度愈來愈快,在需要等候神的地方顯得不願意和煩燥;
- 堅持所求的要成就,不接受現實上的限制,也不接受上帝以「不」或「等候」來回應;
- 禱告交託後,重擔仍在自己身上;
- 難以實踐非祈求性禱告,或也不享受獨處安靜、與神靈交式的退修
換言之,在A型行為模式的心態下,禱告很容易便淪為達到目的的工具。禱告的內容差不多全部被禱告者當下的需要、困難和事情所支配著,禱告的形態也傾向於禱告者單方面的訴求和表達,對聽禱告的神的心意、身份、屬性和主體性缺乏適當的關注和尊重,如此禱告很容易陷入封閉式自我中心的死胡同中,與神的關係變得非常工具性。
要突破這個困局,我們必須按聖經為工作和禱告重新定位。大使命的基督徒不應懼怕、廻避,甚或咒詛忙碌的工作和事奉,為主忙碌,為主勞苦,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工作只是人神關係的一個層面而非全部,事奉神不能取代親近神,正如夫婦二人為家庭勞苦工作和付出本為美事,但工作不能取代二人相處的時間一樣。(如果丈夫每日返家只有興趣和太太談工作,不離婚才怪!)。工作和祈求都是禱告中合法和應有的內容,但不應是唯一的內容,禱告動機最終也不應是禱告實效,而是基於神喜悅人親近祂的愛,這樣禱告的本質就不是工作的交代,而是人神關係中「情」的交流。
忙碌的生活會限制我們日常人際談話和交往的深度,同樣也會限制人神談話和交往的深度。如果我們需要刻意定期安排定期家庭活動以維繫家人感情,我們也需要安排定期的退修以維繫和神之間的感情。對福音派的基督徒來說,退修不是神秘經歷的追尋,而是尊重神所創造之生命的規律,有工作就要有安息。安息日的誡命就正正提醒基督徒在忙碌工作中的禱告和敬拜,並不能取代安息中的禱告和敬拜。不少福音派的學者都提醒福音派教會須重新肯定退修、安靜和獨處等古典屬靈操練的價值,[2] 筆者深信這也是一向將「屬靈」偏重於理解為工作層面之「忠心事奉」的華人教會所需要重新思考的課題。
註釋: [1] Friedman, M. & R.H. Rosenman (1974) 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 New York: Knopf. [2] Alister McGrath, Christian Spirituality, Blackwell; James Houston, The Transforming Friendship, Lion; Richard Peace, Meditative Prayer, NavPress; Dallas Willard, The Spirit of Disciplines, HarperCollins; Eugene Peterson, “Confessions of a Former Sabbath Breaker,” in Christianity Today, Sep. 2, 1988; Marva Dawn, Keeping the Sabbath Wholly, Eerdmans.
原載於《建道通訊》123期,2001年4月,頁3-4。
[作者保留本文版權]
作者簡介
廖炳堂
副院長(學術)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