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的使徒──池維謀/吳劍麗
説穆斯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得之民群體,並不為過。根據去年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估計,穆斯林人口將從二○一五年的十八億(佔全球人口24.1%)
激增至二○六○年接近30億(31.1%)。如無意外,在二十一世紀下半葉,伊斯蘭教將取代基督教成為全球最大的宗教群體。
上世紀當普世教會仍未注目伊斯蘭世界的福音需要時,池維謀博士(Samuel M. Zwemer,1867-1952)已率先投身穆宣。他與赫恩登(James Cantine)於一八九一年創立「阿拉伯差會」(Arabian Mission),以「但願以實馬利活在你面前」(創十七18)為差會宣言,表明向穆斯林傳教的目標,更受差前往巴士拉(Basra)、馬斯喀特(Muscat)、巴林(Bahrain)等城市開設傳教站。池維謀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教學及研究,多年來藉出版刊物、籌組宣教會議、公開演說等全力推動穆宣。歷史學者賴德烈(Kenneth Scott Latourette)認為,在基督新教數百年的傳教歷史上,「伊斯蘭的使徒」(Apostle to Islam)這個稱號,惟有池維謀一人當之無愧。
池維謀著作等身,對伊斯蘭教教義及穆斯林群體情況的深入研究,影響極其深遠,其對穆宣的觀點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其經典著作Arabia: The Cradle of Islam: Studies in the Geography, People and Politics of the Peninsula, with an Account of Islam and Mission-work.(Chicago: F. H. Revell Company, 1900)為代表。他認為,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只有對立;後者在本質上存在錯謬和缺陷,而伊斯蘭世界的「社會—政治—宗教」紐帶更猶如緊箍咒,攔阻穆斯林得著福音。因此,穆宣是一場解放爭戰,把奴役人的營壘拆毀,讓穆斯林獲得自由。
第二階段以The Cross Above the Crescent: The Validity,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Missions to Moslems.(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41)為代表。此階段他的立場轉趨溫和。其中最惹爭議的,是他指基督徒與穆斯林所敬拜的對象乃是同一位;這信念部分源於他多年來接觸的穆斯林改宗者,他們從不認為自己轉換了信仰對象。因此,穆宣的焦點應是幫助個別的穆斯林明白福音,而非針對伊斯蘭教這宗教體系。
學者分析,池維謀其實沒有在神學和教義上妥協,因為他對伊斯蘭教的批評與早期並無二致,只是用語和態度不再如前激烈,這或許與他的前線經驗相關:深刻體會、理解尊重,比批評貶損更可能贏得穆斯林歸向基督。
這位畢生心繫穆宣的宣教士學者,提出的兩項提醒,一直影響著後世的差傳工作:第一,穆宣必然以教會為基礎(Church-based);第二,教會要在伊斯蘭世界有效地見證基督,得先知己知彼,他一生正示範了如何穩站福音立場,不怯於指出其他宗教的謬誤,與此同時,卻毋忘宣教是愛的行動,為要傳揚上帝是愛這個好消息。
原載於《宣訊》219期,2018年3月,頁3。
[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吳劍麗
前兼任助理教授
Latest Articles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Highlights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