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學刊23期

Integrating Theology And Pastoral Ministry(神學與教會牧養的結合)/Millard J. Erickson 艾利克森

艾利克森提出神學與牧職可從三方面作整合:第一,神學學科與非神學學科的結合;第二,神學學科內的整合;第三,神學學科與牧職實踐的結合。他並提出第四個可能整合的範疇是理性與感性。

Exclusive Salvation In A Religioiusly Pluralistic Society[宗教多元化社會中的排他救恩﹙中譯﹚]/Millard J. Erickson 艾利克森

艾利克森博士指出,在後現代文化中進行價值判斷,是惹人反感的;然而,基督教卻要求人悔改歸信基督,並指稱這是通往上帝的唯一道路。

宗敎多元化社會中的排他救恩(中譯)- 湯紹源牧師/Millard J. Erickson 艾利克森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宗教,包括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及猶太教等,基督徒就 是活在這樣的世界之中。

回應〈宗教多元化社會中的排他救恩〉/梁家麟

香港與中國一向不是基督教社會,亞洲絕大多數地區也不是;基督徒在亞洲只是少數派,所佔人口比例不高,必須學習與眾多的非基督徒和平共處。因此,我們不應過分突顯與其他宗教的不同之處,要求成員與其他宗教徹底割席;獨斷主義、兩極對立、到處樹敵的態度,對我們的生存和傳播不是最有利的。

Pitfalls And Dangers Facing 21ST Century Evangelicalism[廿一世紀福音派面對的危機和陷阱﹙中譯﹚]/James I. Packer 巴刻

巴刻以歌羅西書二章1至10節為引言,指出保羅教導歌羅西教會要建立以基督為中心的知識和智慧。巴刻認為「福音派」所指的意思,就是保羅所傳揚的基督教,強調人要經歷悔改歸信。

從趙紫宸的《基督教哲學》看二十世初中國基督徒的信仰困擾/梁家麟

本文主要討論一個問題:為甚麼二十世紀初非基運動時期,自由派的基督徒沒有為他們的信仰所面臨的挑戰,作出護教回應?

晚清基督徒調適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嘗試──王謙如的「超儒論」研究/張志偉

本文擬以晚清廣東禮賢會名牧王謙如(1847-1907)作為個案,以探討晚清基督徒在調適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方面的嘗試。

古斯塔森。《一個經過審查的信仰》。(Gustafson, James M. An Examined Faith: The Grace of Self-Doubt.)/郭鴻標

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導言;第二章「人論:科際的匯聚點」;第三章 「自然主義與神學對人的設釋」;第四章「處境的重要」;第五章「真理的光: 匯聚的導引」;第六章「全能者有其目的:由政治到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