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SUBJECTIVITY, INTERTEXTUALITY AND INTERCONNECTIVITY: On Biblical Hermeneutics And Hegemony(相互主體性、文本互涉性、互相連接性──論聖經詮釋學與霸權主義) / 謝品然

本文以相互主體性,文本互涉性及相互連結性的觀點為基礎,訴諸於聖經詮釋的群體,再次肯定學者在追求學術時互相負責及尊重的需要。…

歷史﹑相對與亞洲詮釋學——庫恩的典範論及其問題的開展 / 曾慶豹

當代各種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都強調了「歷史」的作用,而「歷史化」最易引人誤會為「相對化」。本文以科學哲學家庫恩(Thomas Kuhn)的典範論 (Paradigms)為核心來討論亞洲詮釋學,分別說明在詮釋學上客觀和相對的超越,……

神學知識在西方二元論與中國宇宙論的意義 / 楊慶球

本文試從東西方對宇宙的不同體驗,探討創生宇宙論在東西哲學及神學的意義。

THE DAO OF QOHELETH: An Intertextual Reading Of The Daode Jing And The Book Of Ecclesiastes(傳道書中的「道」──《道德經》與傳道書的文本互涉解讀) / Christopher Heard 赫克理斯托弗

以讀者為主導研究文本互涉性,有利於研究聖經和亞洲的文本。雖然西方批評家明白到中國哲學著作的重要性;但是卻很少以文本互涉的方法研究中國的典籍和聖經的智慧書。…

A Confucian Reading Of Romans 7:14-25:Nomos(Law) And Li(Propriety)(從儒家角度解讀羅馬書七章14至25節──猶太律法與儒家之禮) / 楊克勤

作者首先總結羅馬七章14至25節解釋上的論爭,然後再從儒家角度詮釋這段經文。本文大部分是從中國基督徒角度以文本互涉方法詮釋羅馬書七章的「律法」和《論語》的「禮」。…

LI, EUSEBEIA, TORAH: A Response To Towner And Yeo(禮、敬虔、律法──回應唐氏與楊氏之文章) / Antoinettec Wire 懷安托瓦尼特

I want to thank both writers for their careful study of Confucian and Christian concepts of piety and for what I learned from preparing to comment on them.

政爭與比喻 / 劉彼得

本文主旨,在於探討耶穌與法利賽人的政治宗教爭拗,及路加福音記載的比喻在爭拗中所起的作用。

The Origin Of The “Three Self”(「三自」探源) / 張賢勇

本文先交代寫作原委,並澄清既不明確又常遭誤解之「自」的定義,然後從最早期宣教士,如范亨利(Henry Venn)和安魯弗斯(Rufus……

徘徊耶儒之間──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相關研究的評介 / 梁家麟

本文旨在檢視與評估過去學術界就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相關課題所曾做過的研究,給予一幅概括的輪廓素描。不過由於課題太大,並要迴避某些玄學式的理論,所以本文將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衝突與會通等問題,放回中國歷史與中國教會史的場景中,作「歷史化」的處理。…

《花煞》與當代知識分子對基督教的再認識 / 王列耀

本文指出,由於中國近代社會思想依然圍繞著啟蒙-救亡這一旋律而波動,不論是反對或是親和基督教思想的中國作家,都來不及或顧不到對教案這一歷史現象作出正面、直接的反思。因而,當代中青年著名作家葉兆言的長篇歷史小說《花煞》面世時,便因其選材的特別,引起了人們對當代歷史研究與當代藝術思維走向的注視。…